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表达的工具,也是想像的媒介,更是进行有效模仿以及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也是应该时刻加以重视的。

“精致型语言”一词源于英国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研究不同文化阶层家庭使用的语言方式时提出的语言编码方式。最初是指一种概括性强、使用复杂语法、能够在广泛语境中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日常用语中,“车站”相对“等车子的地方”,“他很滑稽”相对“这个人的样子让我看了觉得很好玩”,表达得更为精致一些。

目前,涉及教师语言发展以及教师语言对师生互动和学生语言发展影响的众多研究都反复证实:教师若能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精致性水平,并将这种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于集体教学,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的发展。相关研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分析语言精致性水平的三个要素——精确、精炼和惊艳,限于篇幅,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讨论。

精炼的语言

精炼的原意是指简练扼要、精美凝练,其高端水平即“一字干金”。师幼互动中,精炼的语言指教师在向幼儿讲述、发出指令或总结反馈时能够突出重点,达到简明扼要的效果。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讲解、指令、提示、激励、引导等各种情境中,都应该使用精炼的语言。使用精炼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能够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

精炼的语言能够有效降低教学信息的冗余水平,即降低不必要的认知负担,避免幼儿的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下降,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幼儿参与活动的舒适感、愉悦感、积极性和自律性。如在后文《“精炼”语言在集体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以下简称《“精炼”语言》)的案例一中,幼儿还不能够准确感受音乐乐段和故事情节转换的交接点,教师如果不用语言提示往往导致幼儿不听音乐,只凭感觉让动作减速或转换动作。因此,教师的有效提示可以帮助幼儿投人更多的精力愉悦地游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