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一下。

一、朗读促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但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学生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感觉。它既是经验的,又是不自觉的。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动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语言而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又包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使用语言而形成的能力。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开头两句,我是这么处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中的“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中。这样引导学生在划线的地方作较长停顿及感情基调的适当处理,表达情深、真切之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二、朗读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中国学生学语文,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背诵。大量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方法。朗朗读书声,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本国语文还是外国语文,我们中国人都大量采用朗读这个办法。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教材中有些文质优美的文章要求小学生背诵,有几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总也背不出,放学后我就叫他们留下来背,每次到这个时候,他们当中有几个就站在我办公室里大声地读,也真奇,没几分钟他们就背下来了,而另外几个喜欢在心里读的学生却迟迟背不出来。假日活动课,我教三年级学生学习唐诗,一节课学习两首,当堂背诵。有一个叫茅吉多的学生总是第一个背出,学生们也很佩服他。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其他同学都是轻轻地读,而他总是放声诵读。我想原因也在这儿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