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背景

刚接小班的时候,一次上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居然不会爬,在会爬的孩子中部分孩子的爬行能力弱,退后爬和转圈爬都不会。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因为带的人多,所以有很大部分孩子没有经过爬行这个阶段,直接学走路了,而且据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剖腹产孩子相对于顺产孩子来说爬行能力要弱一些。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爬行,我设计了一堂主要引导孩子学习爬行的体育活动《小蚂蚁》。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又想到现在班里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跟同伴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好,不会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据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的时候又安排了帮助蚂蚁姐姐运送大米这个活动环节。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与同伴,与跟自己不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交往的能力,并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与人就往的快乐,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整个活动中设计了两个情景让孩子扮演角色参与,使小班的孩子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之中。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手膝着地自然协调的爬行,初步尝试倒退爬和转圈爬。

2、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3、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膝着地自然协调的爬行

教学难点:手膝着地倒退爬和转圈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习过歌表演《小蚂蚁》

2、小蚂蚁头饰人手一个,蚂蚁妈妈头饰一个、蚂蚁姐姐头饰一个、膝盖垫人手一对、自制米袋若干、音乐磁带(咚咚脚步声,轻快的音乐,小蚂蚁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歌表演:《小蚂蚁》

教师帮幼儿戴好小蚂蚁头饰,膝盖垫,带领幼儿做歌表演动作,活动身体。

2、蚂蚁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吧!

二、小蚂蚁爬

1、学习手膝着地爬

蚂蚁妈妈带着蚂蚁宝宝们出去晒太阳 。注意蚂蚁宝宝们走路是怎么样的?跟着蚂蚁妈妈一起,手膝着地,往前爬。

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爬行姿势。

2、尝试退后爬,转圈爬

播放咚咚脚步声,“不好啦,这是什么声音?蚂蚁宝宝停下,妈妈去看一看发生什么事了。”妈妈往前爬,小蚂蚁停下。

蚂蚁妈妈示范头后爬,“不好啦,黑熊来啦,快退回洞里藏起来。”小蚂蚁和妈妈一起练习退后爬。

“找不到家的宝宝转个圈看一看,家在什么地方,妈妈也找不到家了,跟妈妈一起找找看家在什么地方?”幼儿跟老师尝试转圈爬。

3、播放轻快音乐,“黑熊走啦,我们出去玩吧!”妈妈带宝宝怕出去,巩固练习手膝着地爬行。

4、在草地上晒太阳,休息休息吧!

三、帮蚂蚁姐姐运大米

1、蚂蚁姐姐出现和小蚂蚁打招呼 ,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帮助蚂蚁姐姐运大米。

2、 手膝着地爬行帮蚂蚁姐姐运大米。

四、结束活动

蚂蚁姐姐谢谢小蚂蚁,在蚂蚁姐姐家开patty。

跟音乐律动,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是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了两个情景,一个是蚂蚁妈妈带蚂蚁宝宝出去玩,另一个是帮蚂蚁姐姐运大米。并让孩子在情景中有角色扮演,这一点还是很适合小班孩子喜欢角色扮演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错,课堂气氛从开始到结束都很热闹。老师抛出的问题很快就会得到孩子的互动,整个活动下来我还是觉得赏得很轻松。在和孩子在一起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轻松完成了看示范,练习动作,老师纠正错误动作的整个过程。我上完活动后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手膝着地自然协调的爬行以及后退爬,转圈爬有少数孩子完成得不错,但是我将转圈爬设定为尝试,所以我觉得目标还是完成得不错。

但是我还是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在教学中我太渲染气氛了,所以老师讲故事稍微长了一点,孩子说的机会就少了一些。我在反思,“黑熊来啦”这一环节,不是老师告诉孩子怎么找到家,而是用适当的语言,问题引导孩子运用他们的五官去感知,通过学习同伴的经验,然后自己想办法同样可以达到老师讲故事渲染,讲述办法的目的,但是前者可以让孩子的更多参与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就不是仅仅学会了什么是后退爬,什么是转圈爬。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习了如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何女性相互之间的学习。这是再次上这个活动必须要考虑的一点。

另外在准备上,我给孩子准备的头饰都是一个颜色一个样子,活动过程中,就有些孩子吵着要当蚂蚁弟弟,蚂蚁妹妹。所以如果再次上这个活动,在头饰准备上还要改进,可以分角色,可以加一些颜色变化。还有帮蚂蚁姐姐晕大米的米口袋还得设计一下,因为孩子运大米时米口袋老师掉下来。可以将米袋设计长一些,增加受力面,可能比正方形的米袋不容易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