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有些句子难理解。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把课上简单。

课堂上,我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人物品质。其次,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小达尔文和爸爸的对话,以便更好地体会小达尔文的品质。

(一)预习反馈,整体进入。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收集了一些关于报春花的图文资料。我请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报春花,学生借此不仅反馈了自己课外的知识,还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把文本中预习到的内容反馈出来。

(二)深入学习,读文析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这节课的读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第1次读(全文)——读准句子中的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第2次读——默读,边读边按要求划有关句子。学生交流读,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3次读——边读边思考:小达尔文为什么要对爸爸说这“不是大自然赐给的”?并围绕重点句子进行朗诵指导,把句子读好。第4次读——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这番对话中,父子俩不同的语气。学生对这么循序渐进的的4、5遍读,并不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文本中的内容自然在学生的记忆中生成了。

教学中,我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时间独立思考和学习。比如,在出示阅读要求后,必定留有一个间歇,让学生看清要求,以便更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在学习本课第11-14节时,请学生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达尔文改变报春花颜色的过程。这里渗透的是语言转述能力。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他的做法,再向大家介绍这个过程。学生将有一个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大部分会的学习过程。因此,这里的教学是从扶到放,利用课文语言,抓住关键句子,在实践中掌握转述的方法。起先是自己读文,找到达尔文说的话,是为了而后的转述做准备。

(三)质疑释疑,学后存疑。

在学完本课后,我先请学生分角色读全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交流之后,随机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当场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有的问题需借助媒体演示,揭示科学原理;有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可以放到课后存疑……

让学生回味全文、提出问题的这个过程,是以一个平等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决不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使得课堂中有更多的教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鼓励让学生把自己读文的独特感受,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见解或不解的困惑说出来。在更深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同时,教师也将“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学堂”。“学贵质疑”,当学生纷纷提出了问题的时候,这也说明学生在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做做实验,查阅有关资料,并相互交流所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生活态度。在《会变色的报春花》一课中,学生对虹吸现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带学生做实验,让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仔细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获得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