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种思维的语言,运用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语法去交流,去认识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创设为学生互相启发和互相学习的对话机会,帮助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了许多数学老师的追求,如何对话成了许多老师精心营造的内容,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故事一:这些孩子真不会说?

二年级《不退位减》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了图书馆中借书的情境。

师:图书馆原有335本故事书,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生:335—123

生:14+14

生:我有别的方法,列竖式算14×2,我妈妈教过我。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列竖式算算。

(过2分钟左右开始交流)

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4和2要对齐。

师:为什么2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

生:2和十位上的1相乘,就表示2个十。

师:谁来说说怎么算?

生:先算个位上的4乘2,得8,再算十位上的1乘2得2。

(在随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流利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诊断:不进位乘法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其实许多学生的“会计算”来源于家长的提前教学,而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他们的学习表面看似能说会道,其实是在教师一问一答的诱导下,凌乱的思维才逐步统一,随后的学生都是在模仿着“说”。学生只记忆了结果,而结果一旦被掌握,人们很可能就不理会它们的来源,忘记了学习过程。

反思:应当让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去加深对“不进位乘”的理解,而且能把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建构数学模型,明白运算法则。师生的对话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基础上。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用看似正确的叙述来掩盖机械的重复。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