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音画、音诗、音话、音律、音游等五方面出发,探索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使得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

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的一员,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提出:“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期最好的启蒙教育方式之一,为此,我园开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五名”工程实践研究》(五名指:名画、名曲、民俗、名着、名片)的课题研究,巧妙地将民俗知识融进音乐中,促进幼儿审美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一、音画结合,让音乐更形象

 (一)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如果仅凭借教师的讲授,民族音乐中的许多民俗和器乐知识是很难被幼儿接受的。因此,在幼儿园中,音乐需要借助于画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画面可以是录像、绘画、图片,也可以是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可以是教师当场勾勒的简笔画。

在将音乐与画面结合时,我们常使用两种策略:一是画面前置,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音乐内容,可以首先出示画面,让幼儿通过画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将音乐的内容与画面匹配,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我们先给幼儿展示了中国画家李可染的“牛”系列水墨画,他们看了国画之后对乐句有了感性认识,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二是画面后现,对于幼儿已有相关生活经验的音乐,或是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之后再呈现画面,如在黎族音乐《竹竿舞》中,由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有了玩竹竿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或贴出竹竿开合的形态,从而为幼儿尝试跳竹竿舞作好铺垫。

 (二)音乐与线条的结合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五线谱上的符号就是音乐感情色彩的体现。对于幼儿来说,五线谱上的音乐符号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符号来表现和理解音乐。当音乐呈现柔美时,可以用一些波浪线、螺旋线来表现;当音乐节奏明快时,则可以用锯齿线、短线来表现。如在欣赏名曲《化蝶》时,由于音乐乐句比较冗长,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句,教师引导幼儿用蝴蝶飞舞的螺旋线来画乐句,在乐句每八拍结束时贴上一朵花,表示音乐表现的是蝴蝶找花的情景,同时也帮助幼儿了解这段乐曲(节选)共有四段,教师还请幼儿在螺旋线时用柔美的动作来表现蝴蝶飞舞,在每个乐句结束时“花”的部分表现出蝴蝶在花上休息的造型,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二、音诗结合,让音乐更达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