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和率真的写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绘画除了表面所能表达的意思之外,还有许多深层的内涵。它们是儿童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显示。儿童画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成人不仅应充分了解儿童是如何作画的。而且应深入理解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现和创造的自由。

一、儿童是如何作画的

通常,我们成人在理解儿童画时,最惯常使用的标准就是“画得像不像”。这种“像不像”的要求其实反映的是我们成人把儿童作画的活动看作是对实物复制过程的看法,而这种把物理对象等同于眼睛感受到的视觉形象的看法是对儿童绘画的一种错误理解。那么,儿童到底是如何作画的呢?

在儿童早期绘画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看到的只是直线和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按照罗恩菲德的划分方法,涂鸦阶段(2—4岁)以后接着出现的是前样式化阶段(4—7岁)、样式化阶段(7岁)、写实主义的萌芽阶段(9—11岁)、推理的拟似写实阶段(1l一13岁)等。各个不同时期儿童的作画虽然有很多共通之处,但确也存在着年龄和个别差异。对儿童的涂鸦画和前样式画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儿童早期绘画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儿童绘画活动刚开始是描划线条的活动,即最早的涂鸦阶段,“不过涂鸦似乎是一种练习性的游戏:这就是两岁至两岁半的儿童在别人给他一支笔时所进行的乱涂乱画。此后不久,他便试图从记忆中描绘出一个模型来,尽管在客观上他所画的图形还很不像样[1]涂鸦逐渐消失后,儿童进入前样式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了解画面与实际事物的关系,在线条基础上,增加了简单的圆形和椭圆形,但他们不以基线作参照。在这种儿童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他们把一家人的一部分画在一个基面上,而另一部分却漂浮在空中,甚至上下颠倒;同样常见的是烟囱被画成与屋顶垂直而非与地面垂直,或把一个沿着斜坡上山的人画成垂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按照皮亚杰和因海尔德的理解,儿童把烟囱画成与屋顶垂直。反映了智力发展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不是绘画的一个孤立特征。在他们看来,“儿童之所以这样绘画,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借全局的参考点来作画,只能依据邻近的参考点。”[2]例如,当他们把棍子排成一个系列时,或画一家子人时,他们通常是把这些有关联的事物或人分开考虑,而不是把他们想像成一个整体。只有当儿童能够处理双重关系时,他们才会考虑一个更为宽泛的参考点。

儿童在早期绘画中出现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以简化的原则运用圆形单元,他们会接二连三地使用同样的图画单元(如,一种特殊的圆圈,一种特殊的太阳形状,一种特殊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同样的线条既做胳膊又做腿,同样的人物特征可以表示家庭中的每一成员)。在儿童的前样式化绘画阶段,圆圈是他们普遍所偏爱的形状,这符合心理学对视觉研究得出的结论,即视觉总是对圆形形状有优先的把握,当刺激物比较模糊时,视觉总是自动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圆形,此外,圆形的完美性也容易引人注意。查拉特·罗艾斯的试验还证明:儿童总是从一堆形状不同的物体中挑出圆形的物体,即使预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必须从中挑出菱形的物体,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把圆形挑出来。[3]可见,知觉对简单圆形是多么的偏爱,这正是儿童早期绘画中大量充斥着圆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