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作了题为"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主题演讲,提出作出教育决策的基本思路是价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许教授跟与会者分享和探讨了她的研究团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进行民间采风的一些收获。许教授特别强调艺术活动中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活动中最有价值、最永恒的快乐是"成长快乐",即让儿童意识到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快乐。许教授与现场教师们的互动赢得一片喝彩。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学前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与教育",她分别从小班儿童的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初入园儿童的数学认知水平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小班综合课程模式中的数学教育理念与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首次将"实习场"的理念引入幼儿园,引入幼儿园课程,凸现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走进情景-- 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实习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指的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虞教授指出,要让情境性学习回归幼儿园课程,让实习场参与儿童解放的进程,让幼儿在生活中行动。

课程评价的多元抉择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和台湾吴凤技术学院幼保系主任卢美贵教授围绕幼儿园课程评价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她们在教、学、评一体化问题方面达成共识。冯晓霞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评价"。她在对北京市6所一级一类幼儿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幼儿园教学评价的探索方向,旨在使幼儿园教学评价成为真正为教学服务的评价,并对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评价工具加以论述。卢美贵教授的演讲以"走进与走出--幼儿课程与评量省思"为题,她强调课程、教学与评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卢教授着重介绍了一种评价幼儿学习的有效工具--课程地图。课程地图能够体现课程的发展关系脉络,统整课程的水平和垂直发展进程,较好地协调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冲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利用电脑来处理有关教学的即时资讯,并根据严谨的步骤将这些资讯转化为课程地图。课程地图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图像,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班级,了解儿童在学期中、学年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教师角色形成的生命追寻

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倪鸣香教授的演讲《童年的蜕变:从生命史观看幼师角色的形成》让我们领悟到质化研究的魅力和哲学研究的思想境界。童年经验如何在个体与生活世界的交互影响下促使生命主体踏上幼教之途?倪鸣香教授采用叙述访谈及理论建构的方式,对资深幼儿园教师们的童年经验及职业角色的形成历程进行诠释分析,阐述了幼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历程。在成为幼儿园教师前,个体置身于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与社会、个人与系统交互作用,产生踏上幼教之路的动力。童年成长经验在生命的必然与偶然的交织下,使主体显现出生命追寻的轨迹。

观摩活动现场的信念撞击

两岸幼儿园教师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掀起了这次研讨会的又一个**。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许红老师现场组织的教学活动"姚明,姚明,我爱你",不仅将幼儿,也将与会者带入了篮球运动场,充分展示了体育特色的园本文化。台湾爱弥儿幼教机构的徐德成博士的主题演讲《造型空间游戏引入幼儿的创造性自主学习》引导与会者重新审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他认为美术活动并不一定要让幼儿完成一个美术作品,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徐博士现场组织的美术活动"线条组织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组织的教学活动平和稳重,注重引发幼儿的经验和创造,幼儿在给予的创造空间中安静、自主地操作、学习。两个教学活动及两位教师对活动的反思给与会者留下了进一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