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字优美、格调清新、能陶冶学生性情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直观、整体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章的情感,训练学生抓住喜欢的内容,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品味,提高学生领悟语言文字,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用心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这节课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在媒体画面和配乐朗读的感染下,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同时把地域之间的差异缩短了,此时身在农村的孩子在媒体中亲眼欣赏了南国水乡的晨景,心中深深印下了水乡的晨景烙印。课上学生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汲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补充,同时注意倾听,表白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合作友好的意识。品读段、句、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情感挖掘透彻,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极大的弹性,那么,阅读教学其弹性更大。这节课我较好地改变了目前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以发展学生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在共同与自我参与中增强感性认知,自觉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这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这节课我还注重在引导感知上下功夫,给学生提供真正的江南水乡画面,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丰富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起学生的竞争热情,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本课遗憾之处,在学生的朗读评价上,由于学生自身的语言比较欠缺,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及时地引导给予丰富的评价语。读文当中应该多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有目的地朗读课文,这样有利于更好在语言感知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品读课文中有一部分学生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不够深入。朗读方面所用的感情还不够到位,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一些,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由此说明的问题:学生品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教学中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