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我写课题。(板书:自然之道)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全班齐读课题。

老师: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

学生:“道”有道理的意思。

学生:还有“道路‘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它还有“说”和“道德”的意思。

学生:它还有一种意思是“道教”。

老师:看来,这个“道”字的意思还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我认为是“道理” 和“规律”的意思。

老师:你的理解很正确。那课文到底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和规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问题,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领悟道理,发现规律

(一) 整体感知,领悟道理

老师:大家把课文都读了一遍,那课文到底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老师:就是这段话,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让我们拿出笔来把这段话做上记号。

学生做记号,师巡视。

老师:做好记号后,请放下笔,让我们双手捧起书,把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起读一遍。

全班齐读。

老师:多整齐的朗读啊!同学们,看看像名言警句似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是:人是万物之灵(板书)

老师:再看看第二句话,如果请大家抓住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你会抓哪两个?

学生:我会抓“自作聪明”和 “反面”。

老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我抓“自作聪明”和“走向反面”。

老师:你真会学习。(板书:自作聪明 走向反面)

老师:谁来说说“自作聪明”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作聪明”就是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

老师:那文中的我们自作聪明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看课文,待会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

学生默看全文。

老师:很多同学都想和大家交流了,那让我们听一听。

学生1: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

老师:从你的回答中,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学生的原因和结果,可是故事的经过却不太清楚。

学生2: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后,让巢穴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它们争先恐后地鱼贯而出,引来许多食肉鸟,最后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

老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整个故事发学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真了不起。

老师:同学们,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人类,本想保护幼龟,可自作聪明却让事情走向了反面。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