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年 6 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和他的随从人员们冒着闷热的天气到达了维尔纳。他这次出巡的公开意图是检阅部队和进行军事演习,但实际上,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法国人,都知道亚历山大是为了对付拿破仑才来的。

这时,法国皇帝拿破仑和他的大军,就在几英里外的涅曼河对岸安营扎寨。

眼看一场大战就要发生,可沙皇身边的将军们仍在为采取什么战略应敌争论不休。法尔将军主张兵分两路,一路由托里将军指挥,准备在德里萨附近利用巩固的阵地与法军作战;一路由巴格拉吉昂亲王率领,负责偷袭扰乱敌人的后方。然而,阿拉克契耶夫和托里将军强烈反对法尔将军的理论,认为这将给俄国带来一场大灾难。还有人建议沙皇收回指挥权,直接指挥这场战争。另外一些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沙皇的弟弟康斯但丁大公,则主张尽早同拿破仑签订和平条约,以避免这场战争,他们认为,拿破仑已经打败了欧洲所有的强国,俄国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亚历山大沙皇把圆滑的外交手腕也用到了国内事务上,他故意迟迟不做出决定,让人们每天在他周围爆发新的争吵,而他却耐心地听取每个人的意见,把有益的部分汲取进他逐渐形成的计划中。

亚历山大的计划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一定要诱使拿破仑发起进攻,这样,发动这场战争的责任就落到拿破仑的头上去了。因此,法国使者纳尔蓬将军在沙皇这里受到了盛情的接待,但是沙皇的答复态度却很强硬,他说,沙皇并不希望流血,不过,也决不会同意有损于俄国尊严的任何事情。沙皇强调说:“即使欧洲的全部刺刀都集中到俄国边境上来,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 法国使者回去了。接连几天里,俄国边境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法国人和俄国人都在做最后的等待。大家都明白,这已是战争之前预兆不祥的沉寂了。

6 月 24 日晚上,亚历山大正在参加一个宴会,这时,他的警察头子巴拉晓夫挤过人群,走到沙皇身边,悄悄地告诉他,法国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渡过了涅曼河,进入了俄国境内! 亚历山大沙皇脸色苍白地站了起来,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宴会厅。接着,他的将军们也一个个被叫走了。

这时,涅曼河上已经架起了 3 座浮桥,50 万法国大军正在渡河。当法国皇帝拿破仑骑马踏上俄国领土的瞬间,他的士兵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拿破仑决心把俄国从地图上抹掉。

但是,法军在俄国境内接连行进了几个小时,却没有见到俄国的一兵一卒。这一带全是荒凉的沙漠,既没有可供牲口放牧的草场,更没有能让皇帝和士兵们休息的房子。法军无法停留,只得继续缓慢地向维尔纳前进。他们确信,沙皇将在那里同他们决战。然而,当他们抵达维尔纳时,才发现俄国人又已经撤退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