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词语,流畅的句子,这是《庐山云雾》这篇课文给我的最大的感受。要上好这样一节课,心里多少有些“虚”。想想自己,一直是属于冷静型、理智型的老师,对于这样优美的文章,很难去把握。但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挑战下自己。

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1)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读,作为教法,也是学法,贯穿了整堂课的始终。《庐山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把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作为线索,在教学中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用于朗读。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如自读、轮读、指名读、引读等方式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山间路上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展开学生分角色品读,这样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的语句中,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处理“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时,我根据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男生来读刚的、凶猛的“雾来时”和“雾去时”;而女生本身因为比较温柔,就读“雾去时”和“雾稀时”。这样一轮读,雾的浓淡、凶猛和轻柔之间的对比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细节处理得不够,有待完善。虽说这篇课文的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我也试图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还是无法体会深刻体会文章的意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想引导学生感悟深刻些,浪费了一些时间。另外,作为一个年轻老师,我觉得自己驾驭课堂的本领有待提高。当学生的回答跟我的预设不一致时,我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生成,常选择忽视,最后才是硬着头皮迎上去顺着他们的话绕到自己设计的话上去。“以生为本,顺学而导”,这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大家都说写景的文章难上,这次一试,我感触颇深。尽管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翻阅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前后试上了好几次,可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些细节需要改进,但自己还是肯定自己。因为我认为,“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的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这类文章我应多尝试,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