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潮流,对他的兴趣“引而不发”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倾其所有,除了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外,还让他上各种课外班,练画、练琴,期望提高其素质。可是结果却往往是花了钱,耗费了精力,孩子却没学到什么。

现在流行超前教育,许多孩子都去上奥林匹克数学班。陈京琳也知道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她也想让儿子上,可冷静一想,觉得不能随“大流”。通过她的了解和观察,那些上了“奥数班”的孩子,由于增加了学习负担,大多都有种逆反心理,反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入手

她跑到书店,买来一些趣味数学之类的书。然后选择一些适合儿子的题目。刚开始,她问雨辰是否愿意和她一起做游戏,雨辰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她就给他出些趣味数学题,最多每次两道。而且告诉他,这种游戏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小雨辰的好奇心被陈京琳激发了出来。陈京琳故意先出了一道简单的题,雨辰马上做了出来。由于趣味数学寓教于乐,所以,雨辰对趣味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了。后来,他还主动要求妈妈给他多出几道题来做。

在陈京琳的引导下,小雨辰渐渐对数学入了门。

学习,重在方法而非数量

接着,陈京琳又找来“奥数”教材,选出有代表性的题让雨辰做,绝不给他增加太大的负担。她一直掌握着一个度,那就是一年让儿子做100道左右的数学题,但要求儿子每做一个类型的题,都必须完全弄懂。由于平均几天才做一道题,雨辰觉得很轻松。在这种“游戏”中,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尽管他没有上过“奥数”班,却获得了北京市小学生数学比赛一等奖。

有人不理解陈京琳,以她家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花钱请人教孩子,为什么非要自己教?陈京琳说:谁不疼自己的孩子、不希望他有出息?可是,请老师教不是最好的途径——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而且也只有父母最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发现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培养,才会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