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的时候,在深圳一家企业里发现了几十名疑似童工在那打工。媒体把这事一报道出来了之后,社会力量很快就到达了,然后就要把这些孩子送回家乡。可能看到这一个结局,很多人会觉得皆大欢喜。但是要把孩子送走的时候,孩子说的一句非常不愿意离开,不情不愿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立即觉得,这事我们做对了吗?当然是做对了,但是为什么这么为难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强则中国强。然而,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孩子辍学在深圳打工,大多数是10岁左右的孩子,是什么让这些孩子沦为“童工”?自从媒体报道之后,社会力量很快就达到了,但让人们忧心的是孩子就不会再次沦为“童工”吗?

这些孩子本是花季少年,朝气蓬勃,正是法定接受教育的年龄,却沦落为“童工”,小小的身体却承受着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这岂能是孩子该承受的?孩子的处境着实让人同情和担忧,可透过“童工”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的现实,剥削现象仍然存在,基本教育和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祖国的蓝天下,为何贫富相差这么大,城市里的孩子什么都要用好的,学校要选择名校,吃好的穿好的,父母一天到晚围着转,那些孩子怎么会想到在某个角落还有孩子上不了学,竟然要沦为童工,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

那些孩子为何有书不读而去打工呢?据悉,因为贫穷及教育资源的缺失,120多名孩子有一大半孩子没有读书,而且是用没有任何标志的一所毛坯房作为学校,更让人心酸的是,有的孩子上学路途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路程,这样一来,中饭都吃不上,一来二去,孩子的安全又成为家长和老师担忧的问题,这样的条件凉山彝族的孩子失学率高也就不足为奇。

凉山彝族孩子辍学还有一个原因,因条件差,只有一个老师而且工资低,导致老师没有积极性,所以上课上一天不上一天,再加上孩子缺少学龄前的教育,让老师教学压力大,孩子听不懂,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因为贫穷和各种原因,孩子辍学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如何让凉山彝族孩子不再沦为“童工”,能顺利地返回校园虽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笔者认为,只有国家多重视贫困山区,加大投入资金建设学校,增加民办教师并提高教师的待遇与城市接轨,缩小城乡差别,让更多的孩子能回到校园接受教育。假如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孩子又要沦为“童工”的日子就不远了,那还有谁能拯救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