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根据匹诺曹的形象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看图谱,知道交换舞伴的方法。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体验和同伴交往互动、合作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匹诺曹木偶、音乐、图谱、女孩子男孩子每人右手戴红、蓝腕花,学会游戏《剪刀、石头、布》,幼儿已经熟悉故事内容、音乐与基本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匹诺曹木偶,回忆故事的情节。

1、教师:“这是谁呀?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在教师提问引导下,幼儿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师用图谱展现出来,同时引导幼儿创编用动作表现。

(1)匹诺曹第一次撒谎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样子?(长鼻子)

(2)匹诺曹第二次撒谎时长出了什么?(驴耳朵)

3、动作对比讲述,相互模仿。

教师:“我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长鼻子和驴耳朵,我请个别小朋友示范一下,说说你们喜欢谁的长鼻子、驴耳朵,为什么?”

(引导孩子模仿各种不同的动作,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巩固基本动作。)

二、播放音乐,教师示范用幼儿创编的动作表现音乐,边表演边用语言加以引导。

1、在教师带领下,练习随音乐按乐句做“长鼻子、驴耳朵”等系列动作。

教师:“我请一个舞伴跟着我完整的跳一遍,其余小朋友两两自由结伴一块跟着做。”

2、跟随教师完整舞蹈,随音乐基本表现皮诺曹的形象。

三、教师带领幼儿用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强调活动最后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结束,谁赢了谁就变成原来的样子。(定造型)

四、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游戏互动。

五、尝试看队形图谱,尝试完整随音乐在圈上交换舞伴循环舞蹈。

1、出示图1,区分形状,理解站位。

(1)教师:“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符号又是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圆圈圈是代表女孩子,站在圆圈内;方形是代表男孩子,站在圆圈外;面对面的站立。

(2)幼儿按图谱迅速找到指定的位置,

两两合作,再次听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2、出示图谱2,引出交换舞伴,说出关键符号的作用。

(1)教师:“对这么聪明的小朋友关学会了动作那是不够的,若增加难度你们还会继续挑战吗?若是要交换你们的舞伴会有什么办法呢?”(激励孩子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2)观看图谱2,找出红颜色的虚线,帮助孩子理解符号的用途。

3、操作分解图谱,结合腕花,帮助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

(1)教师:“请个别幼儿来操作图谱,看看她找的对不对?”

(教师引导孩子认识腕花的作用,指明了往右手边的方向去找舞伴。通过实际操作,巩固队列变换的理解。)

(2)组织站位:先请男孩子拉成圆圈,站在指定的点上,面向圆心,并提醒始终保持这个方向;请一位女孩来试着交换朋友,根据看清交换的方法;女孩子面对面找男孩子做朋友,一一对应。

(3)尝试交换舞伴。

l 一位女孩子换舞伴,大家验证。“你该找谁做朋友?(从下一位男孩子的身后绕过去,再走到下一位男孩子的面前。)”教师哼音乐,尝试交换朋友。提示:看着下下一个朋友(新朋友)的眼睛。教师强调:到“剪刀、石头、布”定型的动作时,幼儿自由走动,重新结交新伙伴。

l 集体尝试交换舞伴。教师哼唱,练习多次。

4、音乐反复三次,幼儿交换舞伴舞蹈。

歌词大意:

啦啦 啦啦 我要做真的孩子,啦啦 啦啦 我不要长长鼻子。

啦啦 啦啦 我要做真的孩子,啦啦 啦啦 我不要长驴耳朵。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跳个舞, 啦···梦想就要实现了,让我再努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