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本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比如函数概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例1 已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有如下关系:

摄氏温度/℃

0

10

20

30

40

50

华氏温度/

32

50

68

86

104

1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观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满足上述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开展如下的活动:

①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②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可以用直尺去试,或顺次连接各点,观察所有的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③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选择两个点的坐标,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④验证:验证其余的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如引导学生用变换的观点解释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欣赏某些建筑物的对称美;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