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Ⅰ课前准备:

1.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及配套多媒体素材、平面玻璃板、两只大号铁夹、平面镜、塑料直尺、直角三角板、两支等长蜡烛、火柴、两支小激光手电、两支新HB铅笔、自制硬纸板光屏、一张白纸(B4或A3)

2.教案、学案、课堂检测题、课外作业题

趣味实验引入: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设问:为什么蜡烛象在水中燃烧呢?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秀丽的山水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观察

思考

提问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平面镜,把钢笔放在镜前,改变位置观察,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汇总所提问题。

2.启发学生就提出问题经过观察平面镜作出猜想。

3.分组讨论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器材、方法、数据表格等)。

4.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实验情况,作出点拨和提示。

5.学生实验成果展示,板书分析得出的结论。

提问: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板书:“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板书:“2.像和物大小相等。”

教师补充: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教师提问: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怎样变化?像的大小、形状怎样变化?

板书:物距增,像距增,物距减,像距减,但像的大小不变。

设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的还是虚的?引导分析讨论。

板书:3.平面镜成虚像

设问:既然平面镜成虚像,那么人眼是怎样看见虚像的呢?

动画辅助:平面镜成虚像原理

提问

猜想

设计

实验

分析

归纳

三教学过程设计

(选讲){分析: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画图边讲解:

S

S’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

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

画出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A

B

A’

B’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强调指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设问: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两种方法:据平面镜成

像特点作图,和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教师举例: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如上图)

课堂小结:1.平面镜成像特点。2.探究平面镜的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

课堂练习:(学案)

课堂检测:(卷)

课外作业:阅读课本P43“STS凸面镜和凹面镜”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课前回忆小结

平面镜的应用:播放视频,引导分析:

1.用平面镜成像”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视力检查。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等。

阅读拓展:(1)科学世界,表格对比区分凸面镜和凹面镜。

(2)光污染。

归纳小结:1.平面镜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平面镜属于光的镜面反射。光污染的原因:镜面反射

1. 凸面镜:发散光

凹面镜:会聚光

强化与反馈训练:学案 课堂检测(卷)

作业:(1)复习补充学案,预习光的折射。

(2)动手动脑:制作潜望镜

思考

练习

讨论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