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词是苏轼(宋代一大文豪)写的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被贬黄州两年,得重疾,赴蕲水清庞安常)

词的上片写了暮春游清泉寺所见的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看着这样的情意,作者内心是愉悦的,内心唤起的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人生的回味。

词的下片就眼前的“溪水西流”之景生发的感慨与体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面对眼前的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何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这是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白居易《醉歌》一诗中嗟老吧衰,作者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衰颓心态(黄鸡催晓的)这体现了作者贬居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

全词即景抒怀,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怀昂扬振奋,富有哲理。

写这一词时,作者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在词的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念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这种在逆境中乐观奋发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诗中,在读者心中。

促进发展定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读诗词,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感爱清新雅致的美。

联系背景,对比衬托,品悟意境,体会作者心境,感悟道理,引导学生明白在逆境中也应乐观奋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背诵这首词。

重点:理解词意,想活画面,感受清新雅致的美走入诗人的内心,体会心境,品悟意境感悟人生哲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应对逆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体悟作者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

联系实际说学情

学生已具备了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词,也并不陌生,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联系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地体验感悟,进而渗透做人的思想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