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所有教育者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重实效,“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来讲,

教师要充分关心每个小组的合作“实况”,让每个学生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最终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首先,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各自为战,一盘散沙,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可采用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使他们相互依赖,荣辱与共。例如在进行《小小雨点》音乐教学时,我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前进行了这样的分工:1、2、3组扮演小雨点,4、5、6组扮演花儿,7、8、9组扮演鱼儿,10、11、12组扮演苗儿,对每组学生进行了角色的分工,然后让他们通过合作,根据歌词内容,充分表现各自的形象。还例如在对歌曲学习的检测过程中,我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3号和4号组员充当演唱者,2号组员充当评价者,1号组员充当音准及情感的纠错者,这样使得小组成员各有任务,各负其责,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真正合作。

其次,要给足学生合作的时间。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

节,却没能给足学生合作学习时间的现象。导致学生才刚分配好各自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还没有完全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或是学生正兴致勃勃的激烈讨论时,教师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就结束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得合作没能形成结果,没能取得实效。因此合作学习不能频繁使用,一旦使用就要使用充分,给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其有充分合作、交流与展示的机会。

二、抓时机,“巧”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教学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教

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精心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过多运用或随意性使用,效果将会适得其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能用则用,有用则用”的原则,追求实效,宁缺毋滥。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学习受阻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当学生学习新歌之后,仍有唱不准确的地方可采用小组互帮互助的形式,让会唱的学生示范带领不会唱的学生唱。当欣赏完一首歌曲后,要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曲式结构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得出结论。

当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欣赏、学习了一些中国民歌之后,要学生归纳小结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

当启发学生进行创编活动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对旋律进行二度创编、对歌曲进行动作创编、对歌词进行模仿创编以及为歌曲编配伴奏等方面,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思广益,各显神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三、善评价,“促”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评价非常重要,它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关注,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更是一种激励和肯定。如果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没有高质量的评价,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高效性。例如当学生个人或是在小组合作之后,进行汇报发言、演唱、演奏或表演以后,通过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鼓励别人,提出善意的忠告,并发现自己的不足,确立更高的目标。再通过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感受备受关注的喜悦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学习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