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注重“外来子女”

从统计数据看,丰台的外来人口已占全区常住人口将近三分之一。丰台教委认为,目前丰台教育的焦点就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那么,丰台在此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处理上,丰台区先后清理规范了八十九所条件差、隐患多、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的学校。“一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比较集中,在清理之后,我们采取了疏和堵结合的方式,把3.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流到公办学校。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外来孩子的学业衔接问题,比如大红门地区的浙江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我们打算在教学上对这些人员子女进行北京与浙江的衔接,使他们回去参加高考时很快能熟悉。总之,让这些外来的孩子能与北京的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是我们的目标。”冯晓光分析说。

教育改革“全方位”

从教育改革来看,丰台是一个发展中大区。它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城南计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城南五区发展而制订的三年计划。在这五个区中,丰台是最大的受益者。经过三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硬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对于城南计划带来的实惠,冯晓光感受颇深:“郭公庄地区有两所农村学校,随着地铁九号线的建设,它们都被拆迁了。两三年之后,在另外一个区域,随着小区配套建设,新的学校会拔地而起。是城南计划助推了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与均衡教育的合理布局。”

课业减负一直是学校与家庭间的大话题,丰台区教委提出,要把孩子的学业内容和社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体现在课程里、课堂中,还要体现在考试中。

早在上个世纪末期,丰台部分学校就陆续开展了国学进课堂的活动。随着活动十多年的开展,冯晓光与大家分享了丰台课程改革的经验:“自从2008年以来,这项工作已作为丰台区小学的地方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引入全区小学的所有课堂。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能够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们丰台自己编印了《国学启蒙》这套教材,同时免费提供给学生。学生和家长把这种国学校外课堂称作‘大课堂’,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好评。”

办学尝试“教育集群”

作为北京城的南部大区,丰台拥有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由于该地区地域东西狭长,人口结构和层次差异较大,所以教育不均的现象成为丰台教育当前的“软肋”。丰台通过充分的区情调研后,发现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都强烈希望区域教育竞争力能整体提高。为此,丰台教委大胆提出了“教育集群”概念,尝试“教育集群发展模式”试验,目前确定的试点地区为方庄和东高地地区。

“通过‘教育集群’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学段之间资源共享,还可以同一学段之间横向的资源共享。比如,实现师资的共同培训、研讨与相互交流就很容易了。把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整合,实现共享后,提高整个区域的学校整体的竞争力,这样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就方庄地区的教育现状,冯晓光介绍说。

据介绍,方庄受原有学校规划布局影响,学校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办学空间小的问题,课程资源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很大制约。然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则能有效破解方庄地区教育的各种问题,促进各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丰台区教委力求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都能确保生源逐层对接,变优质生源输出地为输入地,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教育品牌。

丰台区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南部,总面积约305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175.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8.9万人。面对城市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丰台教委既要满足庞大的外来人口教育需求,又要满足本地人口的教育需求,因此,新一季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日前,丰台区教委主任冯晓光做客《首都教育访谈录》,展望了丰台教育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