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生长发育中,其他原因也会引起小儿佝偻病,但这一类佝偻病由于对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因此,又称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这需要与上述由于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小儿佝偻病相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这是由于小儿肾脏羟化酶缺乏,致使维生素D不能被羟化成有生物活性的形式。这类患儿一般有家族史,常在1岁以内发病,临床表现与普通的佝偻病相似,但需要终身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

2.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类佝偻病也属遗传性疾病,发病原因由于小儿肾脏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发生障碍,使血磷明显下降引起的,大多见于1岁以后,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改变。这类佝偻病骨骼体征明显,常伴有严重畸形,常需终身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及磷酸盐合剂。

3.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这类病症为小儿远端肾小管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骨骼脱钙而出现佝偻病症状。同时还有严重骨骼畸形,患儿身材矮小。一般2~3岁发病,对维生素D治疗效果差。

4.肾性佝偻病。这类病症是由小儿慢性肾病引起的肾功能障碍,进而导致钙磷代谢失调而发生佝偻病,大多见于幼儿时期,有肾脏疾病的表现,如浮肿、蛋白尿等,还有严重的佝偻病改变。这类小儿一般生长发育迟缓,会有侏儒一样的矮小身材,治疗时需首先改善肾功能,并同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

5.肝病性佝偻病。肝病、胆道疾患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从而引起小儿肝病性佝偻病,治疗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