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晏子子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设计理念:

为了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3.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难点: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在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谁呀?(生答:晏子)。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晏子使楚》一文,看一看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板书课题:11、晏子使楚)

(二)、朗读头尾,理清脉络:

1、师: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对晏子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指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生读第二自然段,提问: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侮辱”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生:起因)

(2)、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能把它变成一个肯定句吗?

师:这是文章的结尾,也是故事的(生:结果)

2、师过渡:从“想侮辱”晏子,到“不敢不尊重”晏子,这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原因使楚王有如此大的转变呢?现在咱们就紧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致结构,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投影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晏子反击楚王的句子,并给你的小组同学讲一讲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出示表格,给予参考)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增强语文的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给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机会。这样,在他们学会书本知道的同时,也增强了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学生交流,课件演示。

1、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完成上表)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①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②指名读,全班读。

③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①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②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2、晏子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1)、师:晏子第一次是怎样反击楚王的? 指名回答。

师: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类推的原理(边提示让学生回答边演示课件)

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2)、师,我们再看看晏子第二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指名回答:

①投影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这里面有三句话,其实这三句话都可以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能猜出他们是哪个成语吗?[举( 袖 )成( 云 )、 挥( 汗 )如( 雨 )、

摩( 肩 )接( 踵 )]

②让学生抓住楚国话语当中的“你”和晏子说话中使用的“您”“敝国”等字词进行分析,体会楚王的无理侮辱和晏子的能言善辩而又不失礼节。

③师:晏子回答的话是什么意思?结果怎么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伺机出示投影:

④、师:那么晏子第三次反击的话是什么意思?结果如何?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伺机出示投影:

师: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不卑不亢,表现出了极好的言辩口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使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教师适时出示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分析和表达的效果。)

(五)、人物分析,加深理解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才智过人;能言善辩;爱国)

(六)、课外扩展

1、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________________。"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3、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设计意图:新的时代新的课改对小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堂不应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而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增加学生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的占有量是我们语文课堂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八)、作业: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任选其一,以小组同学为单位演一演。

七、教学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的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扎实有效,并独具特色。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贯穿课的始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建议:可以找到《晏子使楚》的文言文,让学生在继学完《杨氏之子》后再次接触一下文言文。

 >> 人教版五下:《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 人教新课标五下:《晏子使楚》教学资料 

>> 人教新课标五下:《晏子使楚》学案

 >> 人教新课标五下:《晏子使楚》教案(32)

 >> 人教新课标五下:《晏子使楚》教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