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创设已成为现今幼儿园工作的重点,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则更是重中之重,它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创设了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一种人为创设环境的幼儿情景游戏,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还为不同幼儿的发展提供着不同的需求。

一、合理运用有限空间,促区域环境有序

1.整体区域空间的规划。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就我班而言活动室内外的环境是有限的,为了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活动起来,但又互不干扰,我们老师合理地分割每一个区域,使它形成一个个独立自由探索的小空间,尽可能充分利用活动室、走廊、寝室等空间,充分提高环境利用率,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合理有序的良好环境。

2.教室各个区角的完善。

在逐步摸索中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在不断调整空间的合理性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以教室门口为切入点,沿着教室四周进行环状设置,目的在于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尽可能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教室右边设置两个可以相互沟通的操作性强的计算角,沿窗台铺上地毯让幼儿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自由的建构,展示平面的图示供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空间;临近结构区的是操作性强的探索角,足够的光线使三棱镜折射出美丽的“彩虹”,往往使幼儿惊叹不已;在教室门口的右边设置了相对安静的图书角和语言角,使活动中既有体现自主活动的个别独立操作——录音机里的故事,又有使幼儿之间产生互动的小指偶或小布偶;走廊墙壁上贴有“小巧手”、“智力大冲浪”、“快乐舞台”等配有小花、图案围绕的醒目标志,以及地面上的玩具矮柜、小台桌、将走廊的主体部分分成开放的三大区域,既方便幼儿进出又帮助幼儿明确区域范围;活动室的一角,我们为幼儿精心布置、创设成一个“快乐的家”,在家里铺上泡沫垫,悬挂了星星门帘、贴上了温馨的一家人照片,放置了自己制作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冰箱等,摆放矮柜、小床、台灯、电话,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 “家”交流生活,学学做爸爸、妈妈的样子;“玩具小超市”“乐乐小吃店”都需要较大的空间,因而我们利用空教室的走廊相应的交叉,争取让幼儿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自然角”设置在走廊的尽头,通过花架、矮柜摆放植物,让每个幼儿都能“照顾”自己的盆栽。

合理运用有限空间,确保区域活动井然有序,减少了不同活动幼儿之间的影响,让大家都尽可能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为开展区域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投放材料,促区域环境有效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 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更自信。

1.结合主题活动投放相应材料。

区域活动其实与集体活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重温了集体活动的知识,使原有的经验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提升。于是在材料投放以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及能力提供足够并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区材料。我班的区域材料投放,是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时“生日蛋糕”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于是我在“美食加工坊”中投放了一些白色和蓝色的泡沫(三角形、圆形等)作为蛋糕胚子,投放了一些皱纹纸、彩纸、毛线等让幼儿可选择性的加以装饰。而彩泥的投入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可以搓、捏还能制作不同的造型的蛋糕。再比如:“益智区”里“切蛋糕”也成了一项活动,孩子们用磨具做出各种蛋糕的形状,继续进行二等分,再次尝试、探索蛋糕的多种分法。另外,我们还对材料进行定期更换,更新或重新组合、综合运用。如:在数学区材料的投放中,我们根据已学的数学知识投放相应的材料。“相邻数”对我班的幼儿来说比较难掌握,因此在数学区内我们提供相应的操作卡和点卡、数卡,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探索相邻数。再如:给实物找点数,很多幼儿操作熟练,对此,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于是我根据“蔬菜宝宝接龙”创新“数卡宝宝接龙”,让幼儿有了新的游戏欲望,也让数卡、点卡又有了新的价值。区域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愿进行的活动,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没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投放适合的材料,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

2.因人而异投放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区”绘画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水粉颜料,空白纸,彩色纸等,在操作中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能力弱的选择油画棒作画同样可表现主题和内容;能力强的可选择用记号笔笔直接作画;棋类区投放难度不同的数字棋、登山棋、旋转棋、军棋、象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既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又使幼儿的能力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3.家园配合收集区域材料。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自然物和废旧物品的收集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而且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响应者和参与者。

自然物的收集。美工区里《树叶变变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成可爱的小动物;红豆、绿豆、花生等干果的收集制作了漂亮的种子贴画;荷叶当成帽子、芦苇棒做成计算器,让幼儿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体验快乐、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增加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废旧物品的收集。科学区里“奇妙的颜色”,发动家长收集的各色废旧矿泉水瓶让每个幼儿能清楚地观察颜色的神奇变化;“好听的声音”,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八宝粥瓶,让幼儿通过摇晃放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物体发出声音的差异,感知声音世界的奇妙。家长的参与,让幼儿知道废旧物品也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可以教育幼儿从小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而家长间的配合还增进了家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教学进度,知道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从而更好地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

4.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投放材料。

3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直观,他们的思维往往受眼前物体的影响,他们的活动内容也常常受到眼前材料的限制,因此我们给小班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求简单形象、色彩艳丽,且材料熟悉。在小班的宠物区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布绒玩具,在娃娃家投放一些幼儿常用的成品材料奶瓶、碗勺、布娃娃和制造的包子、饺子、水果、蔬菜等玩具,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模仿、去玩,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感受到活动区带来的快乐和温馨,从而解决了幼儿想家、想妈妈的困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具备了,他们的想象力也丰富了。于是在区角里我们投放了半成品材料,大大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当然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还必须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因为区域投放的材料如果单一、一成不变,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只有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投放材料,幼儿才能有不同的发展。如:在“灯”的主题活动中,在手工区材料的提供上,我们首先提供了果冻盒、饮料管、纸盒等几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制作,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摆弄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再满足现状,就再投放一些新奇的材料,让能力强的幼儿自主探索制作。

三、适时观察和评价促区域环境有情

1.适时观察发现幼儿需求。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他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于幼儿,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和引导,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促使区域环境有情。

比如: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材料与幼儿的“合作互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材料不合适情况、材料缺失情况等,这时我们可以从幼儿行为表现上进行分析观察。针对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分析材料所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寻找对策将其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调整,以此来推动区域活动顺利开展。

2.及时评价提升幼儿经验。

区域活动的评价,对幼儿的活动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每次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能提升幼儿的共鸣,积累经验。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我一般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评价幼儿的活动:第一、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通过回忆自己今天玩的材料和做过的游戏,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活动,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二、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能引发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第三、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运用经验。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经验、展示经验的同时,应能以隐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迁移整理经验、迁移经验、提升经验,激起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同样的区域每次活动的重点都会有所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同样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评时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在区域活动规则上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用语“今天谁玩区域活动时声音小?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区域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区域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区域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等。再如: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

四、巧用各种暗示促区域环境有心

这里的暗示是指我班间接环境的创设,有进区卡的设置,根据不同区域内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进区卡;有进区规则的产生等。幼儿通过这些暗示不仅使他们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也美化了教室的环境。

在我班的区域里,我们是用“向日葵”为主体,花朵是相应的区域、花杆上分别隔开,用透明薄膜贴出6-8个空格,代表这一区域内可容纳人数。当幼儿进入这一区域时,发现花杆上的进去卡满时,幼儿就会自动离开去找别的区域,不破坏区域秩序,这就是花杆的提示。而在花瓣上我们运用图文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区域游戏时的要求和规则,让幼儿注意玩这一区域时应注意哪些要求。在“小巧手”里,我们要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和用玩的垃圾要及时放到垃圾桶里不能乱丢,我们就在花瓣周围用图画的方式画一把剪刀和一个小朋友在正确丢垃圾,使小朋友一进区就能按照要求进行游戏,养成了良好游戏习惯。“玩具超市”里,我们希望幼儿在游戏时能使用礼貌用语、玩玩具后能整理好玩具。于是,我们在花瓣上粘贴几张整理好的玩具超市的照片,供幼儿直观观察,从而更好地整理好玩具;好朋友合作玩玩具图片,配上文字“谢谢”“请”“对不起”等词语让幼儿养成礼貌游戏的好习惯。

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努力创设好区域环境,用科学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