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关于开展“自主参与,合作探索,拓展创新”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定向。教师要注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换,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在知识共享的时候,集体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前一环节中整理出的问题,教师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讨论题,即教学目标作为思维导向,教师要位学生提供参与条件和机会,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由参与的信心和行动。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为单位的尝试、讨论、辩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学习集体的智慧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研讨”基础上,深入领会,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流程,自己试着去解释疑难问题,在探索中去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形成过程,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规律,提高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要尽量做到延迟评价,引导学生求新求异。

(三)、学会学习:

知识经济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要求建立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即“教是为了不教”,“学会转向会学”。因此在 “自主参与,合作探索,拓展创新”学习模式中,知识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策略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应当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地方法和形成探究的学术品格,特别要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练习题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简单的模仿练习,要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即开放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想象,把所学知识、方法灵活加以应用或模拟应用,开发个体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造性:

实验教师应是创造型的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善于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教育信息;学生学会创造性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地思考和揭示。使学生感受教学知识产生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即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探索性:

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能提出适合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点的探索性问题,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能够和学生一起为解决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合作探索,主动构建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和方法。真正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来完成数学的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