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园环节的组织极易受到教师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于对幼儿安全方面的考虑,教师在离园环节要求过多,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少,导致幼儿缺乏应有的放松和自由;另一方面表现在离园环节过度放任,离园活动缺少必要的组织和管理,环境和材料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幼儿无所事事,就容易出现冲突、磕伤或走丢等情况。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离园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那么,在离园这个时段,幼儿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理想状态呢?从幼儿心智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归结为:一是有轻松愉悦的内心体验:知道马上要回家了,身心处于兴奋期盼当中,表现出愉悦感和幸福感;二是有自由自主的活动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趣的离园活动中,能自主选择同伴、选择游戏,有愉快的交往和交流,有放松感和满 足感;三是有留恋和期待幼儿园生活的的美好情感:既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留恋,又对明天的生活满怀期待和向往。由此,我们把离园环节的教育价值凝结为“幸福”二字。

第一节离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来园时间又长短不一,在“离园”这个环节的表现和需求就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抓住环节活动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使幼儿的离园状态既兴奋愉悦又稳定放松,使幼儿的离园活动既充实有趣也轻松自然。

一、离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保持一种稳定、愉悦的情绪等待家长来接。

乐于自己整理仪表,喜欢干净和整洁。

学习管理自己的物品,并能有顺序地整理和摆放。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园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尝试解决自主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与同伴友好相处。

离园时,会将玩具、材料、椅子等收放整齐、归位,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道别,约好明天愉快地来园。

跟随家人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

二、离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

结合离园环节幼儿的常规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表现,有重点地实施教育和引导。

1、托,小班幼儿

离园前,与幼儿进行亲切的互动,帮助他们回想一天中快乐的事情,稳定幼儿情绪,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很能干。

通过游戏口吻与幼儿约定明天再见,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回家。

帮助幼儿穿好外衣、提好裤子、检查鞋子。冬春季节要注意随时帮助幼儿提裤子,避免小肚脐着凉。

引导幼儿学习整理仪表的方法,重点指导幼儿整理衣袖和提裤子。

将幼儿早上带来的玩具或布娃娃等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幼儿带走。

引导幼儿分清自己和别人的物品,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

检查幼儿有无尿湿裤子、弄湿袖子等情况,随时帮助幼儿更换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家长。

组织幼儿进行重复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建构等活动,使幼儿能够情绪稳定,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接待家长时要兼顾未离园幼儿的个别活动和交往,及时介入,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小冲突和小问题。

运用情景、故事等引导幼儿理解区域活动的规则,使他们能够愉快结束游戏和活动,跟随家人离园。

鼓励幼儿离园时,有礼貌地和教师、小朋友说再见。

引导幼儿离园前将玩过的玩具和材料放到固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具体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家园配合一致对幼儿进行教育。

建立离园接送制度,比如:幼儿离园家长签字制度、与家长签订《授权委托书》、安装幼儿入离园安全识别系统等。要求家长相对固定人员接送幼儿,教师要认真辨认接送人员,确定后把幼儿交给接送人员,并请接送人员在“离园签字表”上签字后离开。确保接送安全,避免错接、漏接现象发生。

2、中、大班幼儿

离园前,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一天愉快的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关注、欣赏和赞美同伴。

引导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学穿外套等自我服务技能。

指导幼儿有序地取放、管理自己的物品,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为幼儿提供丰富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吸引幼儿专注和投入,促进其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轮流、协商等方法解决自主交往中的冲突和问题。

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带亲子小游戏回家和父母一起玩,培养幼儿初步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幼儿主动与教师和同伴道别,支持幼儿之间自主友好的约定。

引导幼儿协助教师做好活动室物品、材料的归类摆放和卫生清理工作,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劳动意识。

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园沟通,达成有效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提醒幼儿回家途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教育。

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后,请陌生人在离园签字表上书面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

第二节离园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新生人园初期,我们经常听到幼儿对教师说:“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有时,在一天当中会多次地重复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离园环节中部分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接走了,这样的情绪反应会更加强烈。作为教师,我们要怎样解读幼儿的情绪?问题背后反映的又是幼儿什么样的心理期盼?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安抚和疏导…… 由此,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离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及时、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托、小班幼儿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托、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一天见不到家人,离园时会有许多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活动和表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

(一)问题诊断

离园是托、小班幼儿最快乐、最盼望的时刻,特别是新生来园初期,他们的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这种急切的心情可能会导致托、小班幼儿在离园时都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渴望见到家人,心情着急

幼儿人园初期,在他们离园时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一见到家长。就跑着扑向家长的怀抱,有的不停地叫妈妈,在妈妈的脸上亲了又亲;有的会一下子扑到家长怀里,委屈地大哭一场;也有的会一直让家长抱着走回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幼儿初到幼儿园,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无助,甚至出现心理焦虑。等到父母采接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瞬间得以释放。再有家长想见到孩子的急切情绪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幼儿的离园情绪。即使到了小班阶段,个别幼儿因父母接得比较晚,看到同伴陆续被接走,情绪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2、整理、归位意识不足

托、小班幼儿的离园整理,基本上是玩具散落一地、小椅子东倒西歪、自己的物品不知道带走,家长来接时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就走。之后的整理工作多数需要家长和教师帮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因为托、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技能准备不足,规则意识、归位意识都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离园时幼儿急于见到家长,没有心情收拾整理。再有,就是平时家长包办代替多,幼儿没有自己整理的意识和习惯。

3、没有建立安全感,不能投入地玩

有的幼儿在离园时间不离开教师半步,嘴里反复说着同样一句话:“给我妈妈打电话’’、“我要找妈妈”;还有一部分幼儿不参加任何离园活动,或者眼睛一直盯着门口,或者抱着自己依恋的物品呆坐。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幼儿还没有与教师建立起真正的依恋关系。从幼儿的天性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的玩具、游戏应该是很感兴趣的,但因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并不能投入地玩。等到家长来接时,他们觉得安全放心了,所以就会缠着家长和自己一起玩,久久不肯回家。

(二)问题应对

面对托、小班幼儿离园环节存在的情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离园时保持稳定愉悦的情绪状态,乐意参与离园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相处的快乐。同时,还要积极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整理环境、整理仪表等自我服务的过程,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位意识,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整理技能,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干,树立自信心。

1、实施身体互动、情景澶柒的指导策略

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身体互动、情景游戏,营造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使幼儿保持身心愉悦、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