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如今适合幼儿的游戏越来越少,很多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很少,有些甚至整天与电视、电脑为伴。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民间游戏逐步被人所淡忘。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游戏素材,有很多的经典游戏更是代代相传。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既弘扬了我国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使民间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童年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①。《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②。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面对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班级中开展有一定的价值。

二、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班40多名幼儿中,只有不足10%的幼儿偶尔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玩过一两个民间游戏,20%的幼儿以自发地组织1——2个游戏,70%的从未接触过民间游戏。通过家长反馈的意见得知,家长非常支持在孩子间开展并推广民间游戏。

为了加强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在幼儿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利用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带动幼儿了解民间游戏。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绳、跳房子、踩高翘等。幼儿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如:我班体育活动中进行的“跳皮筋”,教师先在场地上画好各式各样的“房子”,幼儿站在第一格,将小沙包丢进第一格,然后单脚跳起,按格子的顺序,逐格踢到最后一格,再踢出格外,拾起沙包,回到起点,将沙包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

2、与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相吻合,挖掘民间游戏。我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兴趣来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我班幼儿对民间游戏“转陀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幼儿第二天还带来了自己的陀螺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玩陀螺。为此,我设计了主题活动《陀螺》,引导幼儿由单纯地玩陀螺发展到探究陀螺旋转的奥秘,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开始让幼儿了解陀螺,通过实物和替代品探究陀螺的外形特点,在这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交流,幼儿积极探究,自己发现了陀螺的特点,还通过预测、验证、讨论这几个具有层次性的环节,教师一步一步地向幼儿提出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寻找替代品来探究陀螺的特点时,他们自己还发现了转得快的东西的共性与转得慢的东西的共性。其次是制作陀螺来让幼儿了解陀螺旋转的奥秘。第一次制作大多数幼儿都用普通纸画圆,用目测的方法寻找中心点,然后把牙签或吸管插进去。有的幼儿做完陀螺后开始试转,结果发现转不久,有的甚至转不起来。于是,教师请幼儿思考不成功的原因并讨论:自己成功了吗?为什么?待幼儿都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找不到中心点,轴过长或过短,材料选择不当等等,这为第二次制作打下了基础。接着,幼儿开始再次制作陀螺,有的幼儿将绳子套在铅笔尖上,一手按住绳子,一手拿铅笔画圆;有的找到小瓶盖来画圆,并尝试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陀螺,准备将三者作一比较;还有的幼儿用尺子横穿圆心画了一条直线,同样再画另一条直线,相交的地方就定为中心点。每个幼儿都边制作边用画记录自己的成果,幼儿从制作和讨论中发现,要想使陀螺转得好就必须选择好中心点,调整重心,操纵杆要牢固并长短适宜,基本上明白平衡和重心的重要性。幼儿第三次制作陀螺时基本上都掌握了制作方法,他们能自己调整牙签的长度,找中心点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策略。最后,幼儿还进行了一次计时陀螺比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