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主题反思:好吃的食物

沈晔

在“果子熟了”活动中,有一次我带孩子到超市去寻找水果。孩子们来到超市后,看到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水果,非常兴奋。“这是香蕉,那是苹果。”“这里有猕猴桃,哈密瓜。”“这圆圆的、黄黄的是什么水果呀?”“这个水果是什么,长的黑黑的?”“这个长的像刺猬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孩子们带着疑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期待我们的回答。于是,循着孩子的思路,我提出了要求:“有的水果老师也不知道,谁会想办法知道它们的名称。”孩子们一下子热闹起来,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的互相询问、互相介绍;有的跑到营业员那里去询问和了解;有的询问旁边的顾客;还有几个拉住我班会识字的孩子杨允楷,请他念水果标签上的字,了解此水果名称。整个商场里都充满着孩子叽叽喳喳欢快的话语,他们兴趣昂然地寻找答案。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第二天带来了水果,开展了水果品尝会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全没了昨天的激情,只有寥寥几个孩子应付着我,有的更是无精打采,整个活动沉闷、呆板。前后两天,孩子们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我不断自问、不断反思,明白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第二次活动,我没有跳出原有的教学框框,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不少问题,提问是注重对材料的理解和现成知识的掌握,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展。而前次活动中,我更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不急于让幼儿直接得到问题答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询问同伴和营业员、看标签介绍)使疑问得到解决,把主动权全部还给幼儿。虽然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教学方式,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幼儿提出疑惑。由于这些疑惑是幼儿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而生成的问题,他们才会遵循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去寻找、去发现。他们变得会提问,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话原说,他们不管是结结巴巴还是文不对题,都是争先恐后的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信息量增大,知识面不断扩大,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而每一个发现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幼儿进一步地探索。在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中,我们教师不急于让幼儿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及时分析了解幼儿问题的类别,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使疑问得到解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