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说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

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12分钟)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