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突是指因小肠或腹腔脂膜突人脐中,致使脐部突起而肿大光浮的一种疾病。属先天发育缺陷,为新生儿及婴儿脐部常见病之一。女婴比男婴多2或3倍。现代医学称脐疝。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先天发育营养不足,脐部薄弱,加之断脐之后,婴儿啼哭过多,或较长时间的努挣用力(如便秘),致使脐环松大,小肠、脂膜突入脐中,膨出隆起,形成脐突。

组成吴茱萸、苍术各12g,丁香3g,白胡椒12粒。

用法文火焙干,研成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外用时每次3—4g,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脐疝,上面,覆以消毒纱布,绷带固定,l~2天换药1次。有局部发红等过敏反应者,川‘间隔l—2天再用,直至病愈为止。

说明本方主治虚寒型脐疝。表现为面色咣白,哭声低微,疝色青,局部冷,唇淡苔白,指纹不显。

  组成淡豆豉12g,赤小豆20g,天南星6g,白敛10g,芭蕉根汁适量。

用法将诸药研为细末,过筛后,与芭蕉汁调拌均匀,制成膏,备用。用时取上药膏适量,直接敷在患儿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再加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5—7天即可痊愈。

  说明本方适用于实热型脐突。症状表现为脐突红肿、热、痛,或者伴有发热、烦躁、啼哭不止,唇红、舌赤,口干,指纹红紫。

 用法上药焙枯为末,蜜调敷脐上,上盖纱布,绷带包扎固定,24h除去。每日换药1次。

  说明主治小儿脐突。

组成白胡椒、淡豆豉各7粒,艾叶7片。

 用法上药共捣烂,加热饭一刚和匀。敷脐包扎,过1夜取去,轻者1次即可痊愈,重者连敷3晚即可痊愈。

用法杏仁打烂做饼,贴脐眼上,用束腰带裹紧。

说明主治小儿脐突。本方也可以治疗脐疮,用香汕调敷。

用法取适量用水调糊敷脐上层口收缩。

说明主治小儿脐突出。

 组成牡蛎(煅)、大黄各15g,朴硝3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田螺漱水,调前药末,包裹肚脐。

 说明主治小儿脐突出。

  纰成乌鬃毛1撮,滑石粉l小撮,红糖少量。

 用法先将,与鬃毛烧灰(存性)加入滑石拌匀研为细末,再加红糖捣融,调温开水

  成糊状,贮备候用。心儿仰卧床上,以药糊上厚厚一层涂于突部化,纱布束紧,以于掌心

  往下轻轻压之。一般每日1欠,连敷药2~3天自愈。

  I.组成人头发团(烧炭存性),捏白矾适量、蜜糖(蜂蜜)少量。

 用法将前2味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后,以蜂蜜和如膏备用。临时取药膏适量,摊于l块纱布棉垫上。以膏贴于患者肚脐突部位,以硬板纸轻轻往下压之。然后用纱布束紧固定,一般3—4天会自行消失。

说明本方主治小儿脐突,表面光亮,犹如吹起之气泡,按之微有响声。本方为古代流传之妙方,经临床验证,其效显著。

 组成猪牙皂2g,雄黄、细辛、吴茱萸、乳香、没药、冰片名1.5g,地龙l条。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次取3g,开水调敷脐疝处,再以铜钱l枚,用盖药上,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

 组成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g。

用法上药共研术,温开水调敷脐疝部,纱布包扎,每日换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