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概要:

《购物的学问》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的主题三。本单元有四个主题:1、我家的日常购物;2、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3、购物的学问;4、货币天地。本单元从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家庭日常购物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家庭消费的真实情况,通过制作统计图、绘画、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并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到价格领域、商业活动、货币的演变历史等问题中。

教材分析:

第一个主题《我家的日常购物》从家庭出发,引出周围的购物场所;第二个主题《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则在前一个主题的引导下,把关注点投向了生活中的三类购物场所:商业街、集市、超市;第三个主题《购物的学问》则要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中会引发出的问题。这三个主题紧密相连,一环套一环,典型的承接关系。主题四《货币天地》看似和前三个主题的联系中断,其实是对前三个主题中使用到的交换媒介--货币进一步地认识,追根溯源,了解其演变历史。但主题四教学参考书只作为阅读课进行,不安排课时,让学生通过阅读大致地了解货币的演变历史即可。

其中第三个主题《购物的学问》是本次精品课程研发的模块。它由四个小课题组成:1、价格的秘密;2、合理购物ABC;3、买卖中的道德;4、试试看。四个课题紧密联系,共同构建同一主题。

《价格的秘密》这一课题用一支笔在不同购物场所有着的不同价格这个例子去引导学生讨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再分组探就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类似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价格的秘密。

《合理购物ABC》在学生对商品价格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开始对学生购买商品的观念与行为进行健康地引导。三幅图片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不能因为价格便宜或个人喜好而乱买东西,要有节制地购物;2、要学会了解商品的各类信息,如功能、分类、注意事项等;3、懂得一些基本的购物常识,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买卖中的道德》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由一则夸张的“补脑灵”广告入手,把道德教育引入其中,对买卖双方的行为进行道德观察,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广告和一些不道德行为进行深入地思考。

《试试看》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也是一堂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训练,其活动过程和前面课题的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买卖T恤衫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买卖双方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价格背后的故事,考察学生合理购物的能力,以及在买卖中的行为道德。“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一堂活动课,不仅能真正地让学生把前面学到的知识、懂得的道理用于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更多的独特性的感悟,让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升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过买东西的经历,但是也仅停留在简单的买东西这个层面,对于商品价格在不同场所出现不同现象及其原因、合理购物、买卖行为中的道德等问题没有去进行过思考,也就致使自己在购物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任性地要求家长买一些多余的东西,或购买一些“三无商品”等。问题严重的部分学生可能会在购物的过程中犯道德层面上的错误,如损坏商品、偷拿商品等。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一商品在不同购物场所出现不同价格的现象和原因。

2.懂得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学会在购买商品之前了解商品的信息和选购好的商品的技巧。

3.懂得在买与卖的行为中都应当遵守道德,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同一商品在不同购物场所出现不同价格的现象和原因;懂得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在买与卖的行为中都应当遵守道德。

教学难点: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

分为四个课时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价格的秘密 一课时

合理购物ABC 一课时

买卖中的道德 一课时(录像)

试试看 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