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

师:那么海底有什么声音呢?想听吗?

生:想

师: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师生齐听)

师: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什么时候发出的?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也要用书中这种方式来说。补充海底动物的声音。

生:仿照例句说话

师:海底动物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声音?

生:说

师:学习“窃窃私语”,我们什么时候用“窃窃私语”?

生:说

师:补充海底深处的声音。

师::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表现景色奇异呢?

生:交流学习: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生: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当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底以下几十米深,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师: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教学反思:

此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的资料用的不是很恰当,比如水中声音显得没有必要去听,因为这是几种常见的声音,学生不陌生,比如补充海底还有哪些声音的拓展没有必要,再比如让学生说海底动物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声音的补充运用也不是很恰当。因为学生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而教师没有适当引领,再加上句式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冲淡了课堂的语文味。在学生说各种各样的声音的时候,又缺少科学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资料的链接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是绿色课堂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话题。

所以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合理的筛选资料,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获才能让孩子们的心灵浸泡在成功的乐趣中,有了乐趣才能打造高效的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