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为三月谱曲》是语文版A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全诗四个小节都用了排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有音韵节奏美。诗人立意独到,春天的声色味形,都成了三月歌曲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声中有形,形中有味,味中有色,将各种感官所得来的意象糅合在一起。此文将春天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主要是在时间上与学生学习同步,有利于借助学生自己已有的对春天的感知去调动学习兴趣,在浓浓的春意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我一直认为不能触动孩子心灵,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都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综合性的,包括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能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等等。所以在设计每一堂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尽可能的将这些能力的培养涵盖到每一堂课上。此文又是一篇现代诗,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最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我首先要通过多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节奏美,诗歌饱含诗人充沛的感情,我要做的就是我通过我生动的描绘和引领,各种情境的创设,通畅的思路清晰的条理,点睛的创意,引领学生抵达心灵去感受诗情画意,通过理解,品读,想象,感悟仿写拓展等多种手段让课堂丰满,让学生陶醉在春天的盛宴里。不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提高语文能力。

三、学习目标

目 标

目标水平

认识

理解

应用

接受

反应

知识与

能力

1、认识生字1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背诵诗歌。学习诗歌中排比拟人等手法,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

4、创设情境,感受三月的春光美。

5、诵读,理解,品读,想象,仿写。

情感与态度

6、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和对春天对大爱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多媒体

教室

网络

教室

局域网

领域网

校园网

因特网

教室

其它

2、学习资源

课件

工具

专题学习网站

多媒体资源库

案例库

题库

网络课程

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介说明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作 用

课件1

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唯美的春景图

激趣、揭题

课件2

诗歌一二小节

感受排比使诗歌独具的音韵节奏美

课件3

春景图若干

引导学生仿说仿写

课件4

诗歌三四小节以及相关内容的字片

理解诗歌内容

课件5

全诗字片

配乐诵读再次整体把握全诗

课件6

拓展的系列图文资料

拓展。用春天的图,散文,名诗再次感知春天的美,激发学生找春绘春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氛围,走进春天。

1. 画。一开课就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五线谱画面,思考:老师画的什么?如果用这些跳动的音符谱曲你最想为谁谱曲,为什么?顺势让学生理解,“为三月谱曲”就是“为春天谱曲”,热爱美好的春天才会为其谱曲。

2. 说。为学这首诗,课前我引导学生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出示自己拍摄的照片,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再选两个代表上台说,学生说得兴致盎然。

3. 赏。接着课件出示了视频,让学生欣赏了姹紫嫣红的百花,欢蹦乱跳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湖水等景物。

这个环节通过画曲谱,说春天,赏春天,创设了一系列春天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诗情画意的春天里,创设了良好的诗歌教学的氛围。

(二) 初读感知,读出韵律。

这个环节就是用多种形式的读,层层诱导学生兴趣盎然的反复读诗。

1. 听配乐朗读,感受诗歌轻松活泼的朗读基调,初步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春天景象。

2. 自由读诗,把诗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

3. 课件出示文本,让学生圈出每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发现和感受排比句式的节奏美,并读出诗歌所特有的音韵与节奏。

(三)精读品味,领悟意境。

诗歌重在诵读,不仅要读出韵律,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意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展开想象,适度仿写,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春天图画里再次陶醉。教学分三个层次。

1. 品用词的精妙,感受三月歌的有声有色。

例:为感受潺潺二字的精当,设计如下:

(1) 句子对比:用小溪的流响,为三月谱曲。

用小溪潺潺的流响,为三月谱曲。

对比朗读,体会哪句好,好在哪?从“潺潺”中感受到什么?

(2) 放潺潺的流水声,引导说句:这潺潺的流水声真是( )!丰富学生的词汇。

(3) 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读出溪水潺潺之美。

顺势引导学生再找找一二小节中其它的描绘春天的声音,当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呢喃的细语” 时。我随即播放了燕子的叫声,问:“这明明是燕子在那叽叽喳喳的叫,怎么变成了呢喃的细语,如果他们在说话,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感知拟人手法的巧用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以此法学完“春之声”后,我让学生运用上述品词法自主品味一二小节中描绘的“春之色”“春之味”“春之形”,意在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掌握在阅读中品味词句的基本方法。

2. 化抽象为形象,感受三月歌的生机勃勃。

诗的第三小节说“三月的歌欢跳着,三月的歌闪耀着,三月的歌嬉闹着。”歌怎会欢跳闪耀和嬉闹,学生理解有难度,为了化抽象诗句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我设计了一组句式补白文本。(展示补白)这一补白练习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诗人说三月的歌在欢跳、闪耀、嬉闹。在此基础上,我顺势让学生拓展:三月的歌还在哪里怎样?学生的思路打开,诗的语言也自然喷涌而出,例如:(展示学生所补作品)到此,春天的勃勃生机已深深印在了学生脑海,再引导学生诵读该小节诗句时,学生均能读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

3. 化形象为具象,感受三月歌的灵动优美。

这主要表现在第四小节学习中。我这样引的学生理解诗句内涵,三月的歌滴落在蝴蝶的翅膀上,蝴蝶怎么样了,滴落在飘香的花朵上,花儿怎样,滴落在闪烁的目光里,目光会怎样。让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更灵动优美。

(四) 回归整体,读出情味

诗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在教学中,我以朗读贯穿全诗的教学。

让学生知晓读诗不仅读出画面美和意境美,更要把握诗歌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洋溢着诗情的去读,读出韵味,读出童趣。

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洋溢的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然后通过自由练读,分男女读,师生合作配乐诵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诗情画意,读出韵味,读出童趣。最后配上画面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背诵全诗。

(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不拘一格地感受春天的美,表达自己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1.赏名画。课件展示描绘春天的画作,赏春天。

2.赏诗文。课件出示一组耳熟能详的春天古诗,师配乐诵读一段朱自清的《春》,生冥想春天。

3.赏歌曲。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六: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落实了课标的要求。情境的创设从课伊始到最后,让春天唯美的声色味形,裹挟着学生,让学生在浓浓的春意中陶醉,受到春之美的洗礼,教学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好。当然究竟如何更好的把握诗歌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还在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