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进入大班之后变得非常淘气,经常和老师对着干。小朋友一起唱歌的时候,他故意不唱,还大声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中午睡觉的时候也总是捣乱,不但不睡觉,还要干扰别的小朋友,老师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不管用……

5岁的欣欣,近来脾气突然变得很犟,不象以前爸妈可以和她好好讲道理。比如说弹钢琴的时候,她每首曲子只弹一遍,妈妈说了很多好话要她再弹一次,但欣欣坚决不弹。有一天早上,妈妈拿出前一天晚上说好要穿的衣服给欣欣,她却说不穿,妈妈生气地问她穿什么,欣欣却一声不吭,只是倔倔地看着妈妈。欣欣还经常在不适宜的时候提要求(如过了睡觉时间还要看动画片),妈妈如果不答应,她就大发脾气……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典型的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2岁~6岁这个阶段,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面对这种情形,父母往往会束手无策。

那么,造成幼儿期逆反的原因有哪些呢?应该怎样让孩子摆脱逆反心理呢?

一、逆反是幼儿个性开始独立的一种表现。

逆反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经验和活动范围都在增长,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了更强的控制感和认知感,独立性越来越强,对于许多事情都产生了“自己来”的愿望。但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年龄小,做事速度慢,所以经常包办代替,给孩子制造了许多限制,“不行”、“危险”、“不准”这些话时常在孩子的耳畔响起。幼儿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为了不失去表现的机会,就只有寻求反抗了。

二、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

有的父母“家长制”作风严重,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观点,管教孩子时往往粗暴地要求孩子不许这样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幼儿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的,总喜欢对各种东西乱摸乱碰,这样就有可能损坏一些东西,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教育方式不是很一致,有时候会忽略孩子的破坏行为,没有让孩子遭受惩罚,有时候又过分严厉,对孩子粗暴责备甚至是体罚。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常常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对错。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家长过分琐屑,对孩子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唠叨,这也是造成幼儿逆反心理的一个原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