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弯管,大小螺帽、线、打气筒、铅笔、手电筒、沙、水、视频展示仪、幼儿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出示弯管):小朋友在哪里见过弯管?

幼:厕所里、工厂里、厨房的煤气管道……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有大小螺帽、线、打气筒、铅笔等,请你猜猜这些东西哪些能穿越弯管?

(孩子的科学探究从身边事物开始,有益于孩子真正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弯管这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

二、预测并记录

1、参加实验的有20名幼儿,每人都根据教师提出的课题作出了预测。

2、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预测的结果:有8名幼儿认为手电筒的光能穿越弯管,有5名幼儿认为铅笔能穿越弯管。

3、统计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醒一边做实验,一边做记录。

(幼儿运用已有的的经验进行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条件。我支持和鼓励他们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记录表和笔的投放沟通孩子们表达的渠道。他们将看到的现象经过思考记录下来,从而也形成了想法。)

三、验证并记录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

本过程中每个幼儿都积极投入了实验,有16名幼儿做完了全部的实验,并能一边做实验一边记录。

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是:有的弯管弧度太大,幼儿无法顺利进行观察;有的不会用打气筒,但后来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了。

(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还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孩子们通过操作材料,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刺激和初步的经验。但这些还只是比较笼统和较模糊的东西,只有通过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讨论,才能形成较清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幼儿的记录方式是否需要经过讨论统一起来?但是我想可以再等待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自己经过交流之后,感受到有必要统一记录符号时再进行。)

四、探讨问题。

1、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交流实验结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