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便乳糖检查

阳性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3.培养

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出不同的致腹泻细菌。

4,病毒检查

PCR、ELISA等可检查病毒抗原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直接电镜柃查。

5.其他检查

如找寄生虫卵、阿米巴滋养体、隐孢子虫、原孢于虫等。

6,白细胞增高提示

细菌感染,或是侵袭性腹霄病,或是症状性腹泻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提示非侵袭性腹泻病或病毒性腹泻病。

7.蛋白

降低提示贫血,可能是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所致,也可是症状性腹泻病的另一表现。

辅助检查

1.肠镜检查 可发现结肠炎症改变和息肉等。

2.镜检查

3.真菌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4.寄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原孢子虫。

非感染因素

1.食饵性腹泻

如乳糖不耐受、吃过多冷饮、暴食暴饮等。

2.症状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阑尾炎、中耳炎、肿炎等。

3.过敏性腹泻

如牛奶、鸡蛋、大豆等过敏。

4.药物性腹泻

主要是抗生索引起的腹泻。

小儿腹泻的治疗用药:

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尤其婴幼儿以腹泻来就诊的占门诊患儿10%左右。大多数为急性腹泻病,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诊断都无多大问题,往往预后较好。而其余1%~2%左右的腹泻患儿,病因复杂,容易误诊,特别是小婴儿,尤其要引起注意。

急性腹泻病程≤14天,但大部分急性腹泻的病程在3~7天之内。一般最先考虑到的是感染腹泻,这可通过认真询问喂养史和不洁饮食史了解到大致情况,也可通过在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的特点而得到诊断。感染性腹泻可分为侵袭性腹泻和非侵袭性腹泻。这可通过大便性状、大便常规及中毒症状来加以鉴别。侵袭性腹肖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有黏液、白细胞和红细胞,大多数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非侵袭性腹泻大便为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偶有发热,较少有全身中毒症状。但出现反常现象要引起注意,有少数婴儿明显的脓血便,大便常规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甚至可看见吞噬细胞,而无发热等中毒症状,最后却可能屉一例特殊表现的肠套叠或结肠息肉。也有明显发热的患儿,血象高,而腹泻大便则是稀水便,大便常规仅见少量中性脂肪球,最后印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由于婴幼儿腹部体征不典型,而且又不合作,容易漏诊和误诊。类似这样的反常现象和症状眭腹泻临床上并不少见,需认真的检查和分析,用一元论的方法来解释。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病程2周~2个月和>2个月)相对急性腹泻病在儿科较少见。非侵袭性腹泻病,较常见的有“生理性腹泻”,母乳喂养,甚至从新生儿期即开始出现腹泻、乳糖不耐受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腹泻、药物性腹泻、牛奶蛋白质过敏等。侵袭性腹泻病有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结肠炎、肠道息肉(破溃并感染)等。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