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老师、家长和社会给予重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烦恼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孩子们幼小还不成熟的心理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常常因为没有人倾听或无处发泄而压在心里头,给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让烦恼积压而成为一种心理疾病,那就非常可怕了。尤其是从初中开始,孩子逐渐长大,人格逐渐形成,不好好地解决这些烦恼,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同学之间交往的烦恼。

有些同学家庭条件好,但好炫耀,爱欺负人,同学之间有意见不当面提,背后捣鬼,爱向老师告状等。

二、生活方面的烦恼。

生活单调,感觉孤独,每天就上学、回家、吃饭、做作业。没人沟通和交流,有委屈埋在心里,自己的愿望无法得到一一满足,觉得没意思,只有上网开心玩一把才能释放。小小年纪就知道人生三张网:人情网,关系网、因特网,只有因特网上无烦恼,不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小哥上的不是网,上的寂寞”。

三、社会负面教育带来的正负抵冲影响。

孩子心中公平、公正的天平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守规矩的人经常吃亏,做好事反被冤枉等;老师、学校、社会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影响着孩子的是非观,让他们难以接受。

四、特殊家庭的烦恼。

父母不和,家庭生活环境艰难,单亲家庭、留守孩子的烦恼等等,也影响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发展。

五、长期的娇生惯养。

缺少历练,或多或少造成了孩子自理和自控能力差,导致意志力不坚强,摆脱不了网瘾,上课管不住自己,不能专心等等。

六、低人一等的烦恼。

感觉自己哪方面都不如人,短项让人看不起,长项无以发挥。自己在家庭中、班级中没有吸引力,对自己没有信心,想做的事总是做不好等。

七、学习压力过大。

学业负担太重,各类课外培训繁多,升学、分数与名次带来很大压力,遇到考试总感到紧张,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孩子们说,他们现在才初一,父母的目标已经在盯着三年后的高中,甚至是六年后的大学。尤其是他们这些小升初考试因为一分两分之差与重点中学擦肩而过的“倒霉人”,父母天天揪住这一两分不放,一定要求初中三年赶上这一两分,似乎这一两分就是天堂与地狱之别。

八、父母不了解自己。

父母要求过高,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孩子们说,在他们父母心中还有一个孩子,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班上的前五名成了全班家长的孩子。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高高在上,让他们无法沟通。

九、与老师交流不畅。

老师只看成绩,有偏向,误解自己等。

十、与异性交往的烦恼。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非议,引起起哄,接听异性同学电话遭到家长粗暴干涉等。家长特别强调:交朋友交班上前十名的朋友,尤其看到孩子与处于班级中下游异性同学一起走路父母都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