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美术课仅仅是训练手段,最多不过是一种玩耍和游戏,因此学生在美术课上用不着动脑筋,也学不到什么知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美术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儿童的个人创造能力和自由表现能力,儿童已经不再被视为灌输技法和知识的对象。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智力因素,即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方面能力的提高都依靠发展直觉进行;另一方面,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加完善的人,它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自信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专注的习惯,不怕苦、不怕累、不受成功和失败的干扰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等,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以往的教材内容从掌握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来考虑“循序渐进”原则,由规律的简单形入手让幼儿画准形象,这是成人角度分析考虑问题的主观认识,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因为要求幼儿画准规则的形状并不容易,而且枯燥乏味,况且对儿童来说画画并不考虑形的难易问题,而且感兴趣的内容他们都喜欢,可以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亲身经历和熟悉的人等等。儿童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经过大脑简化过程,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创造一种视觉符号表现出来,这个思维的内化过程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鼓励儿童用图画日记形式记录生活的视觉印象,是锻炼儿童美术创作能力极好的方法,一幅记忆画就是一张很好的美术创作,儿童练习记忆画可以从幼儿期开始,根据识记目标引导儿童观察后默画

那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能适应这样的教育观念呢?一次,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给我画像,当时我是座在凳子上,双手交叉请孩子们画的,全班26名幼儿只有两名幼儿画出了我手的动作,其他24名幼儿画的人物大都是站着的或者只画了头。因为我在画前请小朋友说说我脸上有什么,因此孩子们注意了我脸上的眼镜,全班25名小朋友画出了我的眼镜,只有一名幼儿没有画出眼镜。这个实验说明:传统美术教学注重幼儿造型能力的培养,幼儿模仿能力强,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观察,看到的东西没有用心去分析,造成视而不见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幼儿美术教学首先进行的应该是观察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增强他们画的信心,帮助和指导幼儿并指出应避免的问题。那么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幼儿观察、指导幼儿绘画呢?以下是我对美术教学的粗浅认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