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精选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

例如,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买过吃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10粒),分别按每串是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同样是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每串5粒可串成2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牲,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谁知结构。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  生活情境,使课堂生活化。

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需要学生解决的 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圆的认识”借助课件,播放动物赛车的情境:在动物运动 ,小猫、兔子和猴子赛车,它们在同一起点出发,小猫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兔子的车轮是椭圆形的,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结果猴子驾驶的车最平衡,并最快到达终点。至此引出问题:“猴子获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这个动画课件引入,既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自动地去探索圆的基本特征。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