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人际交往的类型:

1、孤独型: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冰箱型父母”,通常导致孩子情感上远离父母,甚至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2、自我中心型:这类孩子偏好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他们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即使自己不玩也拿在手里,唯恐别的小朋友抢了去,根本没有一点分享的意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独占玩具,摔别人的玩具进行报复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

这类孩子在家里地位特殊,家长们的骄纵使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3、偏交往型:这类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平时只喜欢与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4、被动型:人际交往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交往的愿望还不够,缺少交往的技巧和经验,幼儿容易在交往中受挫,其实大多数孩子内心都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自己为他人所喜欢,所以学会一定的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5、能力缺乏型:这类孩子的交往意识较强,行为也很主动,但理解能力较弱,冲动控制力较差,因此交往时常常被排斥或引起冲突。

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常常包办解决冲突,切记不能出了问题便只顾袒护自家孩子,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孩子。家长应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面的帮助与指导。

2、幼儿园为幼儿良好的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与同伴交往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其次,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数量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的玩具,幼儿会通过玩具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