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课题。)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听泉”呢?(教师在课题的“听泉”二字下画上两个小圆。)

生:第二、第四自然段。

师:是的,这两个段落都是描写“听泉”,但“听泉”的地点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大家浏览浏览这两段内容,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作者白天在路上听泉、看泉。

生: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入夜后睡在床上听泉。

师:课文的第一、三、五自然段又分别描写了什么?快速默读这些内容。

(生回答略。)

师: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了游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鼎湖山的风光吧。

(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的美景,因音响故障,没有声音。)

师:尽管没有声音,但大家还是看得特别认真。这景色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作者又是用怎样的妙笔将这种“美”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自由地读读,再圈画出直接描写泉水的词语。

(生读课文,圈词语。然后交流画出的词语:淙淙、清亮、不绝于耳、清纯悦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欢快活泼、时隐实现。教师圈画出学生报到的词语。)

师:如果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该怎么分?

生:可以按成语来分,把成语分一类,其他的一类。

师:有道理。还可以按什么来分?

生:可以把描写声音的词语放在一类,其他的词语放在另一类。

师:这样,我们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第一组是作者在路上听到的,我们称它为“入耳”(板书:入耳);第二组是作者看到的,我们可以称它为——入目(板书:入目)。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

(指两生读这些词语。)

生:我从“清纯悦耳”感受到泉声的动听。

师:“悦耳”是指声音——

生:好听、动听。

师:声音好听我们称之为——(悦耳),“好看”我们可以说是——

生:悦目。

师:由此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生:(齐答)赏心悦目。

师:让我们带着愉悦的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一组词语。

(生齐读。)

师:泉水又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我发现泉水很清,我从“清亮”中看出。

生2:我从“交错流泻”和“遮断路面”中看出泉水很多。

师:是的,通过这些词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是那么的动听优美,泉水是那样的清澈丰盈。我们一块儿来读好这些词语。

(教师引读这些词语。)

师:(指板书)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路听泉,一路赏景吧!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就这样,我们听着泉鸣,踏着泉水,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音乐起,师朗读第四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师:(板书:聆听)聆听,是怎样地听?

生1:用心听。

生2:用耳细细地听。

生3:静静地听。

师:让我们也来用心、静静地、细细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

(播放多种泉水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肯定辨识(板书:辨识)出不少的泉声。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相互练说。)

师:把你听到的泉声和大家分享分享。谁先来说说?

生1:我听到荡气回肠的大提琴的声音。

生2:我听到滴答滴答的滴水的声音。

生3:我听到像狮吼一样的声音,那声音好像是瀑布的声音。

……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他听到的泉声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话,生齐读。)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字?

生1:美。

生2:妙。

师:究竟美在何处,妙在哪里呢?让我们仔细地读读这些句子,去发现发现的美,去感受感受美。

(生自由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泉水的声音非常美。

生2:我觉得泉水的声音是很丰富的。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泉声?把你喜欢的泉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第一句后播放小提琴演奏声。)

师:课前听到的小提琴声又在我们耳边响起,这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1:低沉的。

生2:悲哀的。

生3:厚重的声音。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帮你配上音乐,注意读出小溪流水的清与柔。

(指名两生读。)

师:还有什么泉声还回想在你耳畔?

生:大提琴的声音还回想在我们的耳旁。

师: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我们聆听这种声音像什么?

生:像大提琴在演奏。

师:仔细辨识这声音原来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厚重回响。

师: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一下泉声的“厚重”。

(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想读其他的内容?

……

师:如果在晚上只听见一种泉声,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生1:那肯定很单调。

生2:我觉得有些孤单。

师:我们已经品味出了泉声的美(板书:品味),那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泉声的美的呢?我们再来品味品味这些文字,你肯定有新的发现!

(生再读这四句话,教师巡视。)

师:你发现什么了?作者是怎么写出泉声的美的?

生:我发现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这四句话都用了“那像……一样……”的句式,句式是一样的。

师: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感受感受排比的特点。请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分男女生读。)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具体说说。

生:作者都是把泉声比作一种动听的声音。第一句中作者将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比作小提琴演奏的声音。

师:其他的三种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呢?说给你的邻座听听。

(同桌练说。)

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诗一般的语言,化作汩汩清泉吧!

(生自己练读后请一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大家都忘记把掌声送给你了。(学生鼓掌)如果再注意些什么,就可能读得更好?谁来提提建议。

师:这么多人想帮你,你自己选一位吧!

生1:就请***吧。

生2:我觉得清脆的声音读脆就更好了。

师:“读脆”!你能不能“放个样”?

(生2读。)

师:(对生1)你觉得他的建议怎么样?

(生1点了点头。)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吧!

(生1再读,学生鼓掌。)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的建议?

生1:想。

师:这是在什么时候听泉?

生:(齐答)晚上。

师:周围没有一点儿声音,书上有一个词——

生:万籁俱寂。

师:所以我们可以怎么读?

生:静静地、轻轻地。

师:请你再来试一试。

(生1再读,学生鼓掌。)

师:还有哪些同学想读的?这样吧,我们请女生读1、2句,男生读3、4句。

(男女生分读。)

师:鼎湖山仿佛是一只神奇的手,在匠心独运地调弄着泉声,还有的泉声更美妙。大家读读最后一句话。在书上文字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给你的句式来写。(显示:此刻,我眼前的山泉______。)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师:老师刚才悄悄看了大家所写的感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分享分享。

生1:我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很多。

生2:我感受到泉声非常动听,仿佛是一首歌曲。

生3: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就是一群欢快调皮的孩子。

生4:此刻,我眼前的山泉仿佛是小精灵。

生5:我还体会到泉水的多,因为最后有个省略号。

……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生齐读。)

师:看来,这汩汩的泉水,已经流进了我们的心中。(板书:入心)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鼎湖山,用耳去听、用心去听泉,欣赏了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下一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泉水与鼎湖山万物之间的关系。最后,老师想借用作家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鼎湖山之旅。

(师生激情朗读谢大光的一段话。)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鼎 湖 山 听 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聽

 聆听 辨识 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