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总为孩子在学校不听话、不肯主动学习而担心不已,但研究表明:以前被看作是没教养、不听话、学坏了的问题儿童,却又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比同龄人“高人一等”的能力,他们很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或老师,受不到“个体化”的教育,最好的方法是能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否则,孩子的“天才”很可能会扼杀在摇篮中,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斥而变成真正的“问题儿童”。

“破坏王”不是精神病

4月的一天,一名天真活泼,好动异常的9岁男孩彬彬(化名)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甚得数学老师疼爱并称赞聪明的彬彬,却是语文班主任眼中极度恶劣的“破坏分子”,每当说起彬彬,班主任老师就头痛不已。

这个“破坏分子”总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极端“反叛”的一面。彬彬的班主任不断向家长反映说:“彬彬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到处张望,经常是老师这边还在讲课中,那边他就被偶然发现的一朵花或一棵草所吸引,经常课上到一半就离开座位。即使这回在课堂上批评他不守纪律,下回他还是会再犯。”

妈妈不好意思地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会回家好好教育孩子了。不过,孩子平常在家还是挺自觉的,每天的作业都能独立完成,不需要我们大人去督促他。平时还喜欢看百科全书,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呢!”

班主任老师叹了口气,摸着彬彬的头有点无奈地说:“是啊!彬彬下课后还真算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老师考虑了片刻,小声地对彬彬妈说:“你还是带彬彬去医院看看吧,别的老师也都反映彬彬总是表现得很奇怪,可能……精神方面有点问题。”

老师的话一说就说到彬彬妈心坎里去了,孩子一直不听老师的话,也许真的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吧。于是,她带着彬彬来到了一家大医院求诊。医院经过检查后,认为彬彬是患了重度多动症,于是开了中枢振奋剂作治疗。有了诊断结果,彬彬妈稍感安慰。

然而在彬彬用药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老师一通电话又让她放下的心又忽地提起来了,班主任老师在电话中气急败坏的声音让彬彬妈更是急上加急。

赶到学校的彬彬妈看到的是老师气得发紫得脸和一张揉皱了的小纸条:“看来我换班主任,是明智的选择。”孩子的短短13个字,对班主任老师来讲却是巨大的打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