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一名玩iPad成瘾的4岁女童被禁止接触iPad后,出现了“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医生称,该女童如不及时接受治疗,将在11岁前“病入膏肓”。很多家长因此心生忧虑,在这个科技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变成 “电子娃娃”?

不仅是“电子娃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与人交流……这些都是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一、别用电子产品“拴孩子”

典型个案

今年10岁的童童,使用电脑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两年前更是拥有了个人的iPad,玩游戏、看电影、聊QQ……手持iPad,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两三个小时。现在,童童视力下降了很多,妈妈还发现,除了iPad,儿子似乎对其他的活动没太多兴趣,不久前她带着童童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问诊。

专家支招

“电子产品的各种新鲜刺激(比如游戏),促使大脑内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大量分泌,从而长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而他们的自控能力和意志较弱,这样就具有‘成瘾’的潜在风险。专家表示,孩子过早和过度地接触电子产品,弊大于利。

专家表示,除了对正在发育的身体造成影响,孩子过多地与机器交流,而缺少与人交流,就会缺少对客观世界和人际环境的经验积累、积极体验,大脑的运动、语言交流、感觉、情绪管理等区域的发育都没能得到合理的刺激和平衡发育,随着年龄增长,情感淡漠或起伏波动大,极易出现自我情绪控制障碍,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

“父母不能把电子产品当绳子来‘拴孩子’。”专家表示,这并不是建议家长让孩子完全与电子产品“绝缘”,关键是父母掌握好一个“度”,由“堵”转变为“疏”,针对孩子形象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较弱的特点,以各种形式载体代替说教管制,如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制度,规定使用时间、内容以及游戏的种类等,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其次,要像对待自己的客户、同事、朋友一样,尊重、理解孩子,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找到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找到为人父母自身失职之处。更重要的是,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多带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进行群体交流,开展亲子游戏,一起旅游等,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健康的身体;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促进他们智商和情商的平衡发展。

二、上课分心不全是孩子的错

典型个案

明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每天精力旺盛,不论在什么场合都爱表现自己,每每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可爸爸妈妈头痛的是,他们三天两头被老师通知到学校,不是反映明明下课时打了同学,就是反映他上课时小动作多,不断打扰其他同学,有时还打断老师的讲课转变话题,使得老师无法顺利教学,作业也常常丢三落四,考试成绩也是“一会天堂,一会地狱”。

专家支招

在儿童保健科学习困难门诊,经过测试,明明的智商属于正常水平,甚至其语言能力还要高于同龄孩子。但明明存在注意力障碍。

据专家介绍,注意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以注意力障碍、过度活动和冲动控制差为主要临床特征。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报道其发病率为3%~10%,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有研究表明20%以上的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在他们社区放过火,30%以上有偷窃行为,40%以上很早就接触烟酒,25%的因为严重偏差行为被退学,患有此症的成年人在拿到驾驶执照后出事率是一般人的两倍,因为超速被开罚单的几率是同龄驾驶人的3倍。

“对于家长而言,早期发现孩子的异常尤为重要,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要一味地责备。”专家提醒,早期的良好的干预和治疗对于注意力缺损儿童的帮助非常明显,经过科学干预与训练,注意力缺损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三、亲情是留守儿童

最好的“心灵牛奶”

典型个案

成成在望城区某初中读初二,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成成的世界里,只能从父母偶尔打来的电话中,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感知到父母的存在。因为缺乏与家人的交流,成成一直很沉默,一次偶然的上网之后,成成喜欢上了在网上和人交流的感觉,对学习几乎放弃了。

专家支招

有数据显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专家介绍,相比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令人担忧,他们主要表现出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交友被动或误交朋友,缺乏自信,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容易表现出冷漠性和攻击性。有的孩子过于早熟,成为“小大人”;因见识及社会交往受限,有的小孩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加“幼稚”的行为。

专家表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必须在父母、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作为父母,在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建立起稳定的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渠道,在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指导,或给予情感的慰藉;老师们的关爱及同学们的友爱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良药,建议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保持联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同时,专家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尽量减少他们年少时不良的心理体验,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家长,你在哪个境界

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

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