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一年级》,因为关注了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昨天,节目在上海举行了新一期的看片会。对于防拐测试,郑亚旗感同身受,他自曝从小就被“老郑” 灌输安全意识,直到现在看到开着车门的货车都要绕着走。11月19日,湖南卫视“学童鲜师炼成记”《一年级》在上海“上”了一堂别样的公开课。针对本周五节目中将播出的“人生第一考”、“儿童防拐”、“周笔畅代班”、“爱岗敬业孟老师”等内容,著名心理专家、儿童教育家和郑渊洁之子郑亚旗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周笔畅代班 一定起到榜样作用

在本集里出现的“周笔畅代班”事件上,监制夏青表示,代班老师的选择,是尊重陈老师和小花老师的选择,导演组不做过多干涉,但是来代班的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起到榜样作用,年轻养眼的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更有亲近感。无论小花老师也好,笔笔老师也好,都是用孩子的视角和每一个孩子交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有眼尖的记者指出,在这一周的节目中,孟老师的呈现比重增加了。对于明星老师和普通老师的呈现比例,总导演徐晴称,近几年社会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微词也颇多,《一年级》其实是通过明星老师在校园里承担的教师工作的冰山一角,引出普通老师,并且把教师这个职业日常点滴放大地表现出来,展现教师工作的不易艰辛。

宋佳曾发了一条长微博爆出在镜头背后孟老师不为人知的故事,明星老师在节目中除了接触孩子,更多接触的就是普通老师。在刚接触时,孟老师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超级话痨的老师,但也证明她是非常负责的老师,她常常给学生补拼音到凌晨,可以说,她所有的时间就在学校中陪学生度过的。孟老师的家庭比较艰辛,女儿得了罕见的病症,曾一度被通知病危。然而因为寄宿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孟老师无法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一个星期只有两天能见到女儿。有一次女儿病重,孟老师为了班上这36个孩子,只能在晚自习后匆匆回家见女儿一面又赶回学校。

总导演解惑人生第一考

在《一年级》上海公开课上,总导演徐晴阐述了节目的制作理念:“关注幼小衔接的启蒙教育,关注一群初入校园的孩子是如何从不适应到适应,如何从一个自由人变成守规矩的小学生”。她认为,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成绩往往成为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这个阶段至关重要的。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及时沟通,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使教育的意义有的放矢。

著名心理专家张怡筠表示,《一年级》解答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到底该怎么培养热爱学习的习惯”、“怎么培养学习的热情”、“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老师家长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很多观众在看到节目中家长给孩子复习功课各式各样风格,老师同学生说话神情严肃等等,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思考,帮助孩子开始他们的一年级,开始他们的一辈子。”

新闻晨报文艺部主任张计红也认为,《一年级》人生第一考的话题选的很好,在学拼音的段落中看到了孩子们妙语连珠,特别具有童真,同时很期待考试之后家长间和老师就一些开放性问题做出讨论交流。

本集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防拐测试,对此,郑渊洁之子郑亚旗透露,小时候父亲就特别重视他的安全问题,特意为他写了一本书,教他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他用小时候父亲郑渊洁教导的那一套方法,例如在路上有人喊你的名字,不要回头之类的心得,来总结《一年级》的拍摄意义,“能化解一个孩子的安全隐患,也是《一年级》的全体老师和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