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或你问孩子情况的时候,他总会采用“沉默”来应对,是不是第一感觉就是孩子在“变相”的反抗你?这是为什么?其实,孩子沉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所传递出的信息内容,也由于你和孩子的不同,而导致各不相同。所以,当孩子有时出现沉默,家长要善于分辨“沉默”其背后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这里帮助大家分析一下。

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比较容易判断。你可以根据孩子平时说话的能力,以及语言的逻辑性来进行判断。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你加强孩子的说话能力训练。

二、来自你经常高压打骂、讽刺挖苦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可能是你说的内容,触到了孩子内心的痛处,也有可能是孩子还不完全信任你,预感到将要谈到的话题,对他来说具有一定危险性,也有可能是孩子用沉默,来表达对你的厌烦、不满。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你。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既不要再冲动、感情用事,也不必一味地回避。而要以真诚、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建议采取主动对峙的方式,如直接询问:“你似乎想以沉默的方式提示给我什么,你能不能直接说说你现在的想法?”这可能会马上打破僵局,即使没能得到孩子的回应,你这种做法也是有用的,可以为以后不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打下了基础。

三、来自孩子自己的恐惧

这种“沉默”出现,指孩子由于恐惧以及担心等负性情绪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惧怕你,怕说出来反而会挨打、挨骂,二是孩子遇到他们自己认为“害怕”的事情,故而不敢说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则你可以提一些一般性的,不涉及某些事情要害的问题,口气尽可能和缓、轻柔,并适当给孩子以安慰或保证,这样通常可以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你还可以诱导或鼓励孩子,正面谈一谈产生恐惧的原因以及程度如何。但如果孩子不愿意谈,也不要勉强。

四、孩子性格是比较内向型的

这种“沉默”出现,指源于孩子的个性原因,比如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沉默是他们与人交往的经常性方式,尤其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就更是如此。

遇到因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家长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切不可急躁、不耐烦,否则,孩子可能会更退缩、更沉默。

五、孩子此时正在思考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是孩子由于正在思考某一问题而出现沉默。如孩子反复体会你所说的话,或在体会某一件事的意义,也可能他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感情。这种沉默往往能够孕育出新的思想观念、情绪体验,对孩子的成长颇有价值。从非言语行为上看,他可能会睁大眼睛,使劲地想,也可能眯起眼睛,自言自语似的,凝视空中的某一点。

如果孩子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我建议你最好耐心的观察和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一般来说,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思索和体悟,直到其言语的或非言语行为表示可以继续为止。若沉默时间过长,或发现孩子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必要时,你还可关切地询问,协助孩子思考。

六、孩子此时正在反抗你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是孩子不想讲,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非暴力”反抗。我提醒大家,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感到家长冒犯了他,或是以往对你有意见,为此感到气愤而以沉默“示意”。二是你总在和孩子说理,而孩子又认为“真理”总在你这边,说又说不过你,所以干脆不说了。此外,他们还可能对你瞪眼、气呼呼地看着周围。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要及时发现、分辨,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若是由于自己的不当引起的,应主动道歉。若有可能是误会,则应予以解释、消除。同时,你要态度诚恳、耐心,同时改变自己的做法。当孩子的“偏见”不深或不复杂时,一般来说,沉默会慢慢被打破。若依然不行,就要想自己平时的管教方法问题了。

七、孩子此时正在茫然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是有些孩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什么是你希望知道的,什么是重要的叙述内容。有时则是孩子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故也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不知从何说起,而一时陷入沉默的状态。此时,井中月建议你观察孩子的目光,常见的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询问色彩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要及时反省自己刚才的问话,是不是太急、太多了,反而把孩子给搞糊涂了?理论上,这种“沉默”是比较容易打开的,可以先放慢你的语速,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平和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让孩子长时间处于此种“沉默”中,孩子就会越来越紧张,也就越不能集中注意力。

八、孩子此时正感到羞愧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是针对8岁以后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希望做成人眼里“好孩子”的倾向。所以,当他们认识到错误后,会陷入内疚、后悔等情绪体验中,而处于不安、犹豫之中。当他们非常羞愧,便用沉默来躲避。这时,他可能会回避与你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手脚不停地乱动。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采用共情技术,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同时,要保持镇静,因为自己的急躁不安会加强沉默时的紧张,有时甚至是对立的气氛。当你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后,就别再进一步打击孩子,可以根据事先约定的处罚措施,进行处罚。而没有对应的处罚措施,则需要和孩子商定下次“越线”的规则。

九、牵涉到孩子的隐私问题

这种“沉默”出现,往往是针对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谈论和性、异性的问题时出现。当孩子由于被迫与你谈论这些牵涉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内心会产生厌烦、不好意思、羞涩等情绪,但又迫于内心的压力,不敢公开流露相关信息,只得以沉默来表示。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最重要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同时注意提高说话的技巧。当问题与性相关的时候,最好是同性别的去谈。如果是个人隐私方面的,如日记类的,我建议你,你不要进行追问,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办法。

小精灵温馨提示:

沉默是辅助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出现沉默现象,你既不必害怕,也无须着力回避,而要正视和面对沉默,很好地利用沉默。沉默现象传达了许多信息,也可能是一种契机。作为家长的你,要对沉默现象应予高度重视,把握机会,仔细分析,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并加以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