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篇访谈录,《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是谁啊!

生:是季羡林

师:出示季羡林生平,简介借此引出课题 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齐读两遍课题

师:课题中有一组反义词,他们是什么?“自己”、“别人”,理解“让”的意思,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你做得到吗?为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二、感受德国的风俗特点

师:请你们带着问题:德国人的爱花、养花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

师:请你们说出所找语句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课件展示,指名读。

师:真是个爱花的民族

生: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师:“临”是什么意思?

生:“临”是靠近

师:噢!我明白了,他们是把花种在靠近街道那边的窗台上,而我们是把花种在家里。

生: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写得特别形象、生动

生:脊梁

师:请摸一摸你的脊梁,这里的“脊梁”是什么意思?

生:摸自己的脊梁,这里指花的枝干

师:读到这句话,你眼前的花是一种什么姿态?谁来把这种特殊姿态表演出来吗?

生:演 师:它的花儿是朝谁开放的?

生:大路上的人们 师:是啊!养花人只看花的枝干,花儿是给别人看的,这就是德国人“我为人人”的境界。他们真傻!

生:他们不傻,来到街上他们就可以看别人的花儿

三、感受德国风景的奇丽

师: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你看到怎样的景象?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师:课件出示,当你读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时,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一团接一团的花,花儿开的很艳丽

师:课件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图片

生:认真看

师:什么场景是“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生:花儿多,面积大。眼睛都忙不过来

师:走在街道上,这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那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街的这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街的那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个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那个窗子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个窗子接一个窗子形成一片窗子,一片连一片,终于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看了这条街,看那条;看了左边的,看右边的;看了上面的,看下边的,看得眼花缭乱,就是应接不暇。课件出示场景图片,帮助理解

生:齐读

师:谁用声音,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别人呢?

生:举手,有感情的朗读

师:指名评议,范读

生:自读,齐读

师:谁来背一背 生:练习背诵

师:同学们,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养花人又可以看别人的花,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生:“人人为我”的境界

师:德国人的这种境界,四五十年以前就有了,再过四五十年,它还会存在吗?

生:会,德国人已有了这种爱花、养花的习惯

师:是的,这已经成了他们的风俗,所以,季爷爷是怎么赞叹他们的?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

师:因为他们有什么境界啊!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的境界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碰到类似的事吗?请说一说

生:某同学的钱弄丢了,我借给他,到我没钱的时候,其他同学又借给我?……

师:这样的事例很多,希望同学们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品质用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1、抄写文中好句子

2、大胆想象“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并把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