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晚周至汉代,人物画渐趋成熟。隋唐时期,山水、花鸟画已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至两宋时期,水墨画盛行。文人画从唐代开始出现,宋代有很大发展。宋代开始.国画逐渐由绢画发展到用宣纸作画。宣纸有生宜和熟宜两大类,在生宜纸上作画,水墨会出现渗透晕化的现象,多用于作写意画。中国画”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的处理,“意到笔不到”的构图,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国画是平面艺术,构图方式吸收“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效果组成画面。横式、竖式的画面形式,有利于高远、平远的透视构图的展开。

青花瓷怎么画?青花瓷画的作画工具,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作画,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不一样。从古代青花瓷艺作品中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是用笔锋尖、弹性好、含料多的毛笔,以勾、榻、点、涂的技法画成。这种画法,一直延续到明代宜德年间。这个时期的青花纹饰,料色浓重而凝集不散,在画面上有明显的笔痕。料色深处,还有深青色的料斑。

“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其画法是,先用线笔勾线,再用分水笔在线条的轮廓中分水,使画面产生出深浅不同的层次。由于在分水时,笔尖只起到引出料水的作用,并不接触坯体,因此,“分水” 作画的瓷器,画面料色均匀,没有笔痕,显得清爽明快,改变了以前的笔触现象。

清代康熙时期,青花艺人吸收国画“墨分五色”技法,在画坯时.采用“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种浓损不同的料水晕染,形成画面的多种色阶,而成为著名的。青花五彩-。康熙时期的青料是高档珠明料,料色青翠欲滴,加上“粉分五色”的技法,使得康熙青花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层次,成为古代青花瓷珍品。

青花瓷画讲究”水路均匀”,“水路”犹如国画中的空白。通过“水路”的巧妙安排,使画面的穿插、虚实处理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在构图上,既突出画面的装饰美,又通过“水路”的安排,使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呼应。古代的青花瓷画.元代层次繁密,明代创造出“分水法”,清代的“料分五色”.成为各朝的重要特色。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