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是幼儿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重要渠道。集体教学是集教师、幼儿的活动于一体的活动,其中包含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学”。 然而现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的问题。在集体活动组织时,经常我们老师说的眉飞色舞,但我的孩子呆板,木讷、没人回应,要么就是疯的不成样子,那么怎样使集体教育活动变得有效?

一、选择好的内容是前提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所选内容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内容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内容的选择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内容是确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是关键

活动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向导,是对于幼儿在一定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和发展结果的预期性规定,具有明确的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形式的标志,它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

三维目标的理解(目标的排序、要有所取舍)

关于三维目标

认知:知识的掌握、理解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技能: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方面。比如说艺术方面,很多表现也是属于技能这一维的

情感: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等

这三维大家一定要注意目标的排序,不能随便排,我们看三维目标的排序要有所取舍。不能死套三维目标,有的老师说必须要有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在主题活动中目标要兼顾这三维目标,但是在一个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绝对不能只追求兼顾三维,一般情况下能够兼顾两维就不错了,比如大家想想小班15分钟的集体活动,可能有时候能够实现一维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千万不要把数量都定在三条,这是不适宜的,一定要关注把目标数量的定位和孩子经验的集合点。

●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幼儿发展需要

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目标,首先我们要考虑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目标的年龄适宜性。大家看一个大班活动

大班“各种各样的袋子”

活动目标

1、让儿童了解袋子的作用

2、能按某一类别对袋子进行分类

这个活动的目标很具体,核心目标很突出。但是我们看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孩子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给孩子提供了多种类的袋子:纸袋、塑料袋、麻袋、布袋……让孩子们用这些袋子玩并装一些老师事先提供的东西,如豆子、小米、衣服、水、积木、玩具,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袋子的作用,并让幼儿对袋子进行分类,但活动仅仅停留在什么袋子能装什么东西的程度上,而且内容局限于作用与功能,没有让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也没有引导幼儿按多个维度对袋子进行分类,如按材料、按功能、按编制方法等,所以活动的目标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没有挑战性。是不适宜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制定的目标是不是适宜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

再来看我们田老师的这个活动,《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已经能够可以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田老师制定了1、在游戏中能够掌握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有趣的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节奏信号表现相应的节奏动作。非常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这个活动目标对中班孩子也非常有挑战性,孩子们通过学习也基本实现了目标。

2.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一个具体的活动目标应当从本活动要干什么,教学核心是什么去考虑。解决以下问题:你想让幼儿学到什么?你预期幼儿行为发生什么变化?把握这两点,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就能具体而明确。 请大家定好目标先问自己你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案例:

中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子做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的乐趣。

2、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交往。

这个案例中,大家想一想如果把玩瓶子三个字挖掉的话,这三句话可以放到任何一个活动上,如果一个目标放在任何一个活动中都适合的话,说明这个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不清楚的。所以大家要关注在制定目标的第一个要义上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对于一个教学活动来讲,不管活动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活动的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操作的、可达成的。有的老师会说我强调的是过程,难道强调过程就不要结果了吗?我们强调要关注过程,但是关注过程并不意味着不要结果,过程和结果应该是统一的,在关注孩子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我们集体教学希望达成的目标,那么这个时候目标就应该强调最核心的目标,他们是合二为一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

中班艺术活动:“插花真好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创作美,表现美的情趣,初步了解插花艺术,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们来看这个中班活动的目标,非常大,激发创造力、表现美,提高鉴赏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这是我们小中大三年要达到的目标,能在一个活动中达成么?显然这个老师就不知道这个活动要完成什么,让孩子学习什么,那么我们老师肯定只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第一、二、三来完成,不会去关注孩子学习到什么程度,显然他的核心目标就不突出。

再来看刚才田老师制定的目标,非常清楚,操作性很强,一看我们就知道这个活动要让孩子学到什么,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并且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节奏信号表现相应的节奏动作。还有情感方面的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非常清晰,老师也知道自己这个活动要干什么,我们听课、评课的老师也能通过目标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完成目标的情况。

3、正确表述活动目标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鼓励、引导、帮助、激发、使……

(2)从幼儿角度表述:感受、体验、理解、尝试、萌发、学习……

从老师角度表述我们会发现老师是行为发出的主体,比如说我会鼓励(引导)孩子怎样怎样;还有一种我们会从孩子的角度,我们会用感受、体验、理解、尝试、萌发、学习等等。我特别把激发和萌发放在这里,我们习惯用激发,激发是给你一个外在的东西,让它激发出来,而萌发是自己生长出来的,所以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当我们表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建议大家都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把幼儿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体。请大家注意这两句话:表述角度要一致,要从幼儿角度出发,分析幼儿要学什么,怎么学,“医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避免“以教定学”。

我们看这个目标: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关键特征进行猜测;学习运用简单的观察比较方法,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这个就是一个从老师角度,一个从幼儿角度,我相信我们老师肯定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我们要表述角度一致,但是我们现在都建议大家从幼儿角度表述,我们现在整个倡导教学活动设计遵循 “以学定教”的原则,过去我们是以教定学,过去我们老师备课是只备内容,过去我们老师只要知道我们教什么,第一、二、三步怎么做,不备孩子,我们现在是先备儿童再备教材,先要了解孩子的能力、需要、经验,认知水平,然后再去备我们的课,避免“以教定学”。而刚才田老师的目标表述都是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的。

4、不同类的目标不要混淆在一条目标里。

我们有的老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同类的目标混淆在一条目标里,比如大家看一个老师设计的语言活动《丝瓜与南瓜》中第一条目标“学习儿歌,认识丝瓜、南瓜的特点,学习胖与瘦、又大又圆、又细又长等词汇。”在这一目标中,学习儿歌是语言领域、认识特点偏向于科学领域,学习词汇又是语言领域。所以大家要记住不同类的目标要给他分门别类写在几条里。

这四个问题如果都解决了,相信就是比较适宜的目标了。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重点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

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

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田老师的这个活动设计《米奇妙妙屋》。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创设了去妙妙屋玩的有趣情境,在途中老师和孩子们会遇到各种难关,闯过了这些难关才能到达妙妙屋,一个个难关在情境中变得趣味无比,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并时刻引导孩子跟着老师根据音乐信号做动作,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节奏的乐趣,感受到了节奏的快慢、强弱,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田老师的课件也做得非常形象生动,精美的画面内容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教学重点自然解决。整个活动遵循中班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活动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老师教的轻松,孩子们也学习的非常轻松、愉悦,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活动。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保证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一个活动成功与否的保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目前我们幼儿园教学提问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目前教学提问的现状

1、提问次数过多

教师过多的提问又让幼儿马上回答,会减少幼儿深入思考的机会,也会导致“满堂问”或“满堂灌”的情况,结果导致教师高度控制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设计的问题简单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比较简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小花狗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今天你们高兴不高兴?”等类似选择性的提问,幼儿只需回答“是”、“对”。

3、集体提问和指定提问多

教师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话语:“你说”、“你来说”、“你来说说”、“你说说看”等。如果指定回答多,那就意味着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会显得罗嗦。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下面我就我执教的一个大班综合活动《爷爷一定办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提问艺术。这是一个绘本,是应彩云老师设计的一个语言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大家先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内容。

下面就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和大家分享:

(1)在故事中“外套变背心”时,老师提出的问题

“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说出来,并尝试自己剪出背心,在黑板上陈列的背心有大有小。

(2)老师接着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剪出最大的背心”,再让孩子们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

(3)老师接着讲故事“背心变手帕”时又提出问题,“你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让孩子们扩散思维,说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剪出不同的物体,在孩子操作之前,老师又提出“怎样剪才能是最大的?”以巩固刚才得到的认知“剪的越少,得到的越大”。

在之后的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都是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发展幼儿创新性思维和个性思维,教师预设的都是开放性的,引发幼儿思考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看看讲讲的愿望,最终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事情节。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在提问时我们可以把握一些小技巧:

提问的思路具有启发性;如:多问为什么?谁知道?谁能告诉我你的发现?

提问的角度具有开放性;如:还有什么?谁能想出不同办法?谁能说出和别人没有说到的?

提问的范围具有适宜性;如:在我们身边……你发现了什么?在家或幼儿园你看到了什么等。

提问的方式具有互动性;如:比一比谁的,试一试谁办法多?,探索…的秘密等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一)活动前多做功课,为有效回应作好准备

1、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为幼儿准备材料的同时,教师对活动内容中有关的知识点和相关经验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预设

提问是可以设计的,同样回应也是可以预设的。我们要课前思考当自己抛出问题后,不同幼儿可能出现的反应会有哪些?自己应如何回应才是适合的、积极有效的?只有在预设充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幼儿。

(二)活动中紧追幼儿,灵活运用回应策略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孩子绝不会乖乖地走进教师预设的教学模式中,总会有一些突发奇想,生成我们毫无准备的新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紧紧追随幼儿,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耐心地与幼儿一起探讨、发现,要时刻准备接住幼儿突然抛过来的球,采取多变的回应策略,灵活有效地回应幼儿。

1、认真倾听

2、积极追问

当孩子表述不清时,通过追问能帮助孩子表意明确。

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通过追问能使孩子的回答找回方向。

当孩子回答单一、思维从众时,通过追问能为幼儿拓宽思路,找到更开阔的道路。

3、及时归纳提升

规范而生动的小结性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将原有的零碎的经验进行归纳、提升与拓展。

孩子的经验往往比较零散,语言表达往往也是很随意的,不能反映问题的主旨,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分辨哪些是有益的经验,并顺着孩子的话把他的意思重新组织复述,把幼儿原本冗长、不清晰的表达意思提炼成一句精简的话,隐性地教给孩子一些清晰优美的语句。例如在讲到被夹的作用时,有小朋友说:“被夹能把被子夹住。”这时,教师就进一步提升:“对呀,有了被夹,就能把被子牢牢地夹在晾衣竿上,不怕被风吹走。”这样的提升一方面及时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的粗浅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工整规范的语言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在这种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自己的语言也会日益丰富起来。

4、适时评价

适当、及时的评价,也是有效的回应策略之一。评价应是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是肯定、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提示。 评价应有具体的内容,应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或方式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却不告诉孩子聪明在哪里,那只会使这句评价越来越成为一句空话。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希望我们大家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