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寓居在梓州时,听到唐朝军队平定了叛乱这个天大的喜讯时候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者“喜”是因为祖国重新得到统一,这种喜之情正是杜甫爱国情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课堂上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杜甫或背诵杜甫的诗,对杜甫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第二句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我问学生此时的诗人流出什么样的眼泪,学生说高兴的泪,激动的泪……,为了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更深处的情感,就相机让学生学习杜甫的一篇名作《春望》。教师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杜甫被叛军抓到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诗人为这样的时局感伤的见花落泪,听到鸟声都感到心惊肉跳。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谈体会。问:诗人对花落泪,落的是什么泪?(伤心的、痛苦的、悲伤的、愤怒的泪)。学生就体会到诗人落泪不仅仅是与亲人分开,孤身一人,更是因为国家破碎,爱国的情怀表露无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也流泪了,但这次流得是高兴的、激动的泪水。应该说此时的杜甫是悲喜交集。两首诗中都写了诗人流泪,一悲一喜都关情——浓浓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杜甫的伟大,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教学这首诗时,我还联系与这首诗同处一课的《示儿》来教学,两首诗都是爱国诗篇,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围绕“喜”字展开,诗人为何而喜?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诗人因何而悲?从哪些词句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悲伤?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喜之狂。《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悲之切。一喜一悲,都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围绕爱国之情延伸开来,我相机将“钓鱼岛争端”引进课堂,学生通过发表看法,爱国热情也燃烧起来,以至于整节课学生被爱国情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诵读诗句、背诵诗句中,爱国之情也在自然而然中流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