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简约之美。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好,你们认识我吗?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想不想让张老师认识你,让在座的各位老师记住你,张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找到谁就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注意看张老师手势。

2.指名自我介绍:这一组第几名。

3.现在张老师换种方法提问,全班分为十组,横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们明确自己所在的组,注意听:第三组第四名、第四组第二名、第二组第五名、第十组第三名。

4.谁知道自己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板书:姓名第几组第几个)

(二)说位置写位置

1.指板书:哪名同学能按照“第几组第几名”这种形式来说说自己的位置呢?(抢答)

2.和附近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位置。(交流)

3.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在确定自己的位置是用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是表示组的数 一个是表示个数的数)对了,例如×××同学的位置,这两个数是:5 4 (板书)在这里我们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 (5,4)}

4.×××同学的位置可以说成五、四,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第五组,4 表示第四个)

5.能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吗?(指名回答)

6.写位置。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张卡片,请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填好位置卡。(板书:确定位置)

7.写好的同学展示 (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我的座位第几组第几个,用“数对”表示是-----)

8.观察比较。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写的是否正确,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个数相同)

同一组的同学观察一下位置卡,找一找所写“数对”的特点。( 第一个数相同 )

9.刚才我们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再动笔写写你们班班长的位置,让张老师猜一猜你们的班长是谁?根据学生写的“数对”找到班长,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班。

10.“小灵通杯”数学竞赛,谁进入了决赛,写一写他们的位置,让各位老师认识认识。

11.体育委员在哪里?(用数对)你在班中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的位置,名字暂时保密,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这一层次重复的较多,且多是全班统一的练习。若采用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交流中全班同学根据描述来判断,效果更佳。——编者王昌胜)

(三)在方格纸上运用“数对”

1.其实,班中每个同学的位置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点。

2.出示方格纸。说明:方格纸分横向(水平方向),纵向(垂直方向)。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个数,示范画出班长的“点”。

3.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边说边找,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4.翻到附页,找到一页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点出自己的位置。

5.任意确定一点,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

(四)练一练

1.(1)有一个同学叫小敏,她们班也在上数学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班级看一看,(出示书中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敏班同学的座位表,说一说小敏的座位在哪里?小青呢?找两名学生板书:(3,2)、(2,3)。小敏 、小青的位置有相同的数字2和3,位置一样吗?

(2)图上的小朋友,你喜欢谁?说一说他的位置。

(3)你和图中哪一个小朋友的位置一样?

(4)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书中相应练习 。

2.热情的小敏,还邀请我们到她们学校附近玩一玩?(出示挂图)你能说出小敏学校的准确位置吗?(提示:先横后纵)学校附近还有哪些建筑物?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完成书中78页一题,用“数对 ”在图中填一填。

3.我们能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学校及周围建筑的位置,看来“数对”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跟随小敏到游乐场去看一看。

(1)你最想去哪里玩?能说出位置吗?

(2)看准每个景点的位置,就近结组,粘贴游乐场的平面图,准备好剪刀、胶水,注意先分好工,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3)小敏现在在(4,2)这个位置,你能找到是哪吗?

(4)请同学们帮助小敏找出去溜冰场的路线。

(五)课外拓展

每个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某个建筑物在城市的位置,我们都能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下来。其实,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我们都能用“数对”表示出来,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看完后,用“数对”写出北京的位置。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回顾与反思】

1.把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生活”贯穿这一节课始终,无论是引入,练习,还是拓展,都能在生活中寻找本节所学得数学知识。

2.大胆使用教材,变情境图为练习,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题,不生硬,水到渠成,这样也把书中情境图变成“活”的了。

3.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好象和孩子们在玩中学,给人“言已尽。趣犹存”的感觉。

4.课外拓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