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衔接”教研,实现中小学教学互补。

1.教师个体为主体的“自主研究”。

教师们把衔接教育中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在本教研组中集中交流讨论,共同吸取教训,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或改进措施。

2.以三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研究”。

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每一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确立,以及教学重难点如何突出和突破,课堂教学中采用那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都由中小学教师共同完成。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

3.教师进行“异段”交流与“异段”教学。

各学段教师间,特别是“中段”和“高段”教师间加强联系和交流,共同研究各学段的衔接和整合的问题。互相学习交流。教师互相了解各学段学科的教学特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各学段的学生情况等,听听其他学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找到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找到教师关注中小学学生的共同问题。选拔部分高段教师深入“低中段”班级听课、上课;另一种方式是从低中段教师中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到高段听课、上课,提前熟悉“高段”教学,适应高段学生。学校教研组还进行随堂调研听课,从分析理解教材、备课、讲课、评课等多个角度对新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作好师资储备,以备从“低中段”无缝进入 “高段”教学。这样,在各学段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在共同的研究中,找到教学的“共同点”逐步达成一种共识,共同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以及教育教学行为体系。

总之,我们反对那种学生一入学,没有具体要求便进课堂上课的做法;反对那种只怨天尤人,抱怨生源怎么差,而无实际改革措施的现象;反对只重视和研究对教材内容衔接,淡化对教法、学法研究的倾向,教法与学法衔接是否得法,恰恰是能否夯实基础,大面积提高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校中小学衔接问题将会得到较好得解决。

上一页
阅读全文